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媒体贵大
首页
媒体贵大
媒体贵大
2020.05.08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进田间 抢抓春耕战脱贫
视频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244579.html四月的凉山村,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风雪交加。不管天气怎样,每天早上7点至晚上8点,总能看到一群穿着“绿马甲”的志愿者们。“萝卜地一亩需要有机肥三包、过磷钙酸50斤、复合肥一包”“打窝窝、挖沟沟必须有行距有深浅”“必须拉线,马上整改!”......这是张万萍教授对几百名农户和志愿者团队进行蔬菜基础知识、标准地膜覆盖及种植知识的培训,再化整为零组建“覆膜小组”“施肥小组”“种植小组”直接投入到春耕中。“博士村长”成立田间一道靓丽风景线在贵州省掀起“奋力冲刺90天、坚决打赢歼灭战”行动后,贵州大学迅速派出贵州省蔬菜专班副班长、贵州大学蔬菜团队团长张万萍教授率领“博士村长”团队进驻全省“9+3”挂牌督战之首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开展科技扶贫,抢战春耕。“双龙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需要我们做技术支撑,这段时间正值春耕的关键阶段,我们带领了师生70多人的团队,来给老百姓指导田间种植技术。”张万萍告诉记者,因疫情影响,此次“博士村长”
2020.05.08
新华网:传承五四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
101年前,青年学生以爱国行动书写了青春史诗,形成了五四精神。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源泉、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堪称热血青年们自发并逐渐凝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不管时光如何变幻,五四精神都世代相承,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青年追求进步和光明,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同亿万人民一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攻坚战略,都离不开青年的身影,这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传承五四精神,做新时代担当,青年就要扎根于基层,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艰苦奋斗。传承五四精神,要做志存高远的好青年。我们正在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奋勇前行,前进的道路上注定充满了坎坷、荆棘,新时代更加需要传承弘扬五四精神,树立长远理想,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梦想与祖国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只
2020.05.08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五一假期,一支茶业科技扶贫队奔忙在普安
“田家无闲月,五月人倍忙”,在决战脱贫攻坚战役的最后关头,作为涉农科技人员依然奋战在最前线。5月1日-3日,贵州大学茶产业团队成员、贵州大学茶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牛素贞博士携专业教师宋勤飞再次来到普安县,与3月底已驻扎普安青山镇开展扶贫工作的“博士村长”、贵州大学茶学院2019级研究生李彩云、赵支飞一道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普安县得天独厚的古茶树资源,造就了茶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科技扶贫工作中,团队一行先后前往普安县楼下镇、新店镇、普白林场等地调研古茶树资源情况,收集部分特异古茶树种质资源做后续研究,同时为当地贫困户宣讲《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指导农户在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利用古茶树,真正发挥古茶树的价值,提高收入。随后,团队来到青山镇托家地马氏白龙古茶树专业合作社,对前期生产的茶样进行感官审评,与合作社成员就茶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针对四球古茶原料的特殊性,团队成员对茶青原料进行现场加工,详细讲解每一步工序的技术要领。手把手指导社员进行茶样理化检测分析,并对加工车间卫生状况、资料建档等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措施。“经过专家们的讲解和示范,终于弄清楚了自家做的茶偏苦的原因,也
2020.05.08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贵州积极采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高校毕业生就业“云路”畅
这个“五一”,贵州师范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杨光飞有些忙,5月9日即将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她,要准备各种入职资料,还要陪创业的同学去做市场调查……“我只投递了10多份简历,就签下了心仪的单位。”3月下旬,杨光飞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毕业生网络视频双选会,“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求职平台,填写并投递简历,非常方便!”当就业季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贵州积极采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为毕业生搭建起通畅就业“云路”。“云求职”让就业道路更宽广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系着千家万户,一头系着国计民生。一场疫情,让各类就业双选会、宣讲会、招聘会等现场招聘活动全部暂停。如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便利的就业服务?教育部、贵州省教育厅相继下发通知,要求高校防疫抗疫和就业服务工作两手抓,创新形式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助推就业。风起“云”涌。贵州各高校迅速行动,纷纷创新方式方法,将招聘从线下搬到线上,加快建设“互联网+就业”智慧平台,推动人岗信息智能匹配、精准推送等,让“云招聘”“云求职”成为了此次毕业生春招的主流。3月6日,贵州大学举行了首场网络招聘会,提供招聘岗位32302个。截至目前,该校共邀请用人单位591家,举办5轮网络招聘,提
2020.05.08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春耕春种有困难?贵州大学助农“锦囊”来帮忙
“打针之前先观察,病猪孕猪暂莫打,黄芪多糖是个宝,增强免疫效果好。”“蛋白能量维生素,矿物元素有帮助。营养均衡饮水足,膘肥体壮强筋骨。” ……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绕口令,印在2开纸张上,摇身一变,成了一张张发到肉猪养殖户手中的“明白卡”,方便携带,通俗易懂。这份“明白卡”,是疫情期间贵州大学为全省农户献出的“锦囊妙计”中的一计。茶树病虫害怎么防治、番茄怎么种植效益高、金针菇用什么配方栽培生产成本低、竹子种子怎样装袋、养鸡需要打什么疫苗等等,这些春耕春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农户只要打开“贵州大学农业实用技术致富锦囊”,便可一一解决。贵州大学12支服务农业农村产业团队自建立以来,走田间下地头,已成为农户的“主心骨”。但今年春耕春种之初,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专家无法及时前往田间地头帮扶指导。最是一年春好处,春耕农忙误不得。“把12产业团队百人专家名单公布到媒体上!”2月初,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拍板决定,在省内各大媒体上详细公布专家的姓名、电话、专业,只要农户有需要,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电话咨询。专家电话一公开,立即成了“百姓热线”,专家团的每个老师每天平均接到二三十个咨询电话,通
2020.04.30
科技日报:直击痛点 发挥特色 他们“剑走偏锋”酿出扶贫“小酒”
在企业科特派黄永光的帮助下,昔日小作坊变成花园式大酒厂,图为贵州岩博酒业外景。受访者供图派驻一个科特派,解决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企业,成就一个产业。以企业科特派为桥梁,贵州省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眼下,在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早已复工复产的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一派热闹景象。早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支书余留芬的一席对话,让“人民小酒”一夜爆红,岩博村也因此成为脱贫攻坚模范村。小酒托起扶贫梦,靠的正是科技创新。从2013年起,贵州第一个酿酒专业博士、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黄永光教授就来到岩博酒业,为“人民小酒”提供技术服务。黄永光以全国首创的清酱香型白酒酿造技术让“人民小酒”走俏市场,并带动了当地的产业扶贫。黄永光只是活跃在贵州脱贫攻坚企业战线上企业科技特派员之一。近年来,贵州省科技厅持续开展“千企面对面”,通过摸底调查和“面对面”座谈的方式,征集各企业的技术难题,并凝练成技术需求,通过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对症下药”。小作坊撑起扶贫大梦想“你的叫什么酒?”“岩博酒。”“白酒?多少度?价格怎么样?”“对,白
每页
6
记录
总共
454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556
/
75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