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贵州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走进贞丰县者相镇

发布时间:2021-09-07浏览次数:10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三八线吗?”

“小朋友们,我们去做游戏吧。”

“今天,我们有一位小朋友过生日哦,我们一起唱生日歌给她过生日吧。”

……

7月20日,在贞丰县者相镇董箐村,来自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10名本科生在村活动室向董箐村40余名暑期在家儿童进行爱国文化教育,并组织孩童做游戏,共同为刚满7岁的潘国娟过生日,现场洋溢着孩童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这次活动主要是由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的十名本科生组织的一支实践队伍,到贞丰县的董箐村组织一场为期七天的活动。主要内容是关爱留守儿童、看望空巢老人,帮助乡亲们做一些事情,辅导一下作业,同时也结合一下我们的专业特长,调查一下当地的旅游资源。”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大三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队长蒋诗倩说。

实践队通过走村访户,将安全相关法制知识送到村民家中,以拉家常、问卷调查、法制知识讲解等方式进行,让村民们初步了解了农村经济、文化、法制现况;在村活动室组织孩童观看爱国主义动画片向村里的儿童进行爱国教育,给孩童讲解党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承;同时通过组织游戏让孩子们团结互助,丰富孩童知识。

“这几天时间,我们走访了村里的三个工作组,入户调查了大概20户家庭,在入户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位小朋友今天过生日,我们就准备一起给她过个生日,也给村里的小朋友们过个生日,希望能给他们留下一个难忘的记忆”蒋诗倩说。

为小朋友过生日

今年9岁的潘国田是潘国娟姐姐,在活动室一起为妹妹过生日的她对于贵州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的哥哥姐姐很感谢,“哥哥姐姐们这几天都到家里面辅导我做作业,我的作业都做完了,今天还给妹妹过生日,蛋糕很甜,我心里更甜,哥哥姐姐们真的很好。”

据了解,此次活动为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活动自7月17日开始,为期7天。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共派出本科生、研究生两支队伍到贞丰县者相镇董箐村、纳孔村开展乡村旅游调研、关爱留守儿童和服务空巢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做游戏

“通过这个‘三下乡’活动,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乐趣,了解更多外面的一些知识。同时我们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的专长就是旅游产业和旅游文化的开发,我们同学下来可以结合董箐村的具体实际情况做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资源的调研,通过调研来反映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形成一定的报告,再通过报告、规划来指导后续旅游资源的开发。”贵州大学派驻董箐村第一书记熊琛然介绍。

“通过他们开展活动期间进行组织学习,提高了我们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将来有更大的憧憬,更希望孩子们走出董箐村,去更好的大学,像贵州大学的年轻人一样,更好的回馈社会,这个活动对我们董箐村起到的作用很大。”董箐村党支部书记姜进说。

近年来,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切实开展对口党建帮扶工作,聚焦者相镇旅游资源、人文文化,积极助力该镇乡村旅游发展。

“今年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同学们通过调研,他们本身就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说他们在实际的调研工作中做贡献、长知识,还有就是通过他们自身的调研,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可以更多的结合调研这种实际,更多的学习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就业过程当中可以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我们乡村振兴也有一个很大的助力作用。”熊琛然说。

纳孔村实践队正在进行调研

在贞丰县者相镇纳孔村,另一支实践队伍对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进行了调研,以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户增收的影响调查为主要问题,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当地商户、游客体验、当地居民的感知变化等方面进行更深层的了解。

“这次调研的主题是‘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是旅游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次调研的目标就是要了解一下乡村旅游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次的重点就是调查一下纳孔村乡村旅游开发到现在,农户的增收情况是怎么样的情况,它到底在促进农民增收中遇到什么样的障碍,我们希望实时了解、发展发现真正存在的困境,能够提出一些解决这些困境的可操作性的办法。”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老师张自强说。



原文链接地址: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693073.html 

记者 黄飛鸿

刊发时间:2021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