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田野大地书写青春答卷。2021年7月16日至7月31日,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动科院)“动科同心·知行合一”暑期社会实践队30余名“博士村长”学生,在学院院长陈超教授的带领下,到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了为期半月的“三下乡”活动。
动科院2021暑期“三下乡”出征仪式
在7月16日上午的出征仪式上,动科院党委书记罗聃宁书记强调,作为涉农学院师生,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国情考察、科技支农、文化惠民等实践活动,并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伟大的祖国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体现的大国责任感,在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过程中展现出动科学子应有的风采。
动科院院长陈超教授(左一)现场指导实践队工作
实践队当日抵达关岭后,3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分为四组,在学院辅导员的带领下,分别驻扎于关岭自治县普利乡月霞、花江、欣耀和李家田等养牛场。其间的举动,赢得了当地干部及群众的一致好评。
实践队员在集市调研
深入调研,为民解忧。队员们到达实践基地后,在辅导员聂江昱菡、蒋洋桃、黄其河的带领下,深入一线,上山下田,走村入户,实地调研当地乡镇的基本情况。通过发放问卷、登记集市摊主信息、调研牛肉生产流程、实地走访各牛肉饭店询问经营情况等,形成1份关于关岭自治县养牛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为当地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实践队员与当地群众密切交流
秾心向党,践行宗旨。实践队边了解当地基本情况,边结合群众身边变化,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用生动典型事例为当地群众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党课。实践活动中,通过与政府机关干部和村支两委交流学习,队员们感受到基层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上了一堂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思政课,心灵上受到深刻洗礼。
实践队员在牛场饲喂肉牛、清理圈舍
实践队员为病牛配药
实践队员给小犊牛喂奶
以学助农,力行担当。实践过程中,部分养牛场条件艰苦,面临住房漏雨、蚊虫叮咬、双手起泡、破皮流血、臭味熏天等困难,但队员们无一抱怨,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在实践工作中,队员们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和学院专业指导老师的资源,为各养殖户分担繁重的养殖工作,并提出改善养殖管理技术的建议20余条,让传统的养殖模式变成科学合理的养殖。同时,队员们用所学理论结合实际工作,学习并掌握了为牛简单诊断、配药、打针、饲喂等技能,4个牛场疾病防疫有所改善,养殖环境趋于标准化。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磨炼了每位队员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也让他们收获了队员之间的友谊和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等珍贵果实。
牛场主给队员写的感谢信
7月31日,动物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圆满结束。回顾实践服务历程,那些挥洒的汗水、留下的足迹,农户脸上的笑容,以及用心用情给队员写的亲笔感谢信,是动科学子爱农之心、助农之情的印证。
原文链接地址: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703739.html
刊发时间:2021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