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贵州省代表团第四场“云连线”集中采访活动举行。
本次采访活动以“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为主题,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周琦,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胜等三位党的二十大代表,结合所在行业领域和自身工作情况,紧扣主题谈感受、话发展。
李建军代表:
推动“双一流”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要用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用人才链对接创新链,用知识链对接服务链,贵州大学深入实施‘大地论文’工程,在推动贵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发力。”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大学以来的这十一年,是贵州大学发展最好最快的时间。”李建军表示,学校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宝贵精神财富和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把学习卓越与崇高理想结合起来,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获得社会认可,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顺利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正牵头,积极申报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
十一年来,贵州大学深入实施“大地论文”工程,实现了“双一流”建设与服务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融合。李建军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校构建了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校农结合三套‘组合拳’。”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博士村长”项目被遴选为全国高校脱贫攻坚典型案例;“干净茶”“潘核桃”“人民小酒”“张蔬菜”“龙猕猴桃”“博士村长”等一批贵州大学知名品牌不断涌现;学校12个产业专班对接全省46个县农业科技服务,建设了“一院一品”“一院一业”“科技小院”等服务体系,有效推动贵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据统计,贵州累计选派400多名教授、博士和58名科技副职及23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近1000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实现了服务贵州全覆盖。共培训农民8.7万人次,累计新增农业产值71亿元,带动50万农户脱贫致富。

李建军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好消息,近日贵州大学申报的“国家云贵高原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已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业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李建军说:“这将有利于筑牢贵州农业种业振兴和种质资源安全的根基。”
关于助力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打算,李建军表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必须走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产业化、农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贡献高等教育的智慧力量。
依托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助推贵州农业现代化建设。李建军说,学校将充分发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优势,开展绿色农药基础性理论和创制研究,形成绿色农药创新及应用方面完整链条,创制一批重大绿色农药的新品种,成果将首先服务贵州农业发展。
“构建农药信息技术的平台,坝区蔬菜生产大数据服务平台,无人机植物保护的大数据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李建军表示,学校正依托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学科,研究农业大数据融合模型与算法、智慧植保与大数据模型与系统,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
这几日,在北京期间,李建军反复研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尤其是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论述与部署,“报告为新征程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李建军表示,下一步,贵州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地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践行职责使命,继续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为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贡献贵大力量。
周琦代表:
“找矿报国永远是我的初心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我感到非常振奋和光荣。”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地矿局首席科学家、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周琦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找矿报国永远是我的初心使命。”
周琦表示,将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求,在自己的领域里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为确保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新贡献。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矿产资源安全一直高度重视,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周琦说,作为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贵州积极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利用,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科技战略行动,着力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周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牢记谆谆教诲,在国家自然资源部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基于建立的原创锰矿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体系,先后在黔东武陵山区新发现4个世界级隐伏超大型锰矿床(含一个亚洲最大富锰矿床),新增锰矿资源储量超过此前全国锰矿保有资源储量的总和,使贵州探明的锰矿资源储量上升到全国第一位,实现了我国锰矿地质找矿史上的大突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开始运用国际上传统的锰矿成矿理论,在黔东地区预测和精心圈定了一个隐伏锰矿找矿靶区,原以为成功的可能性应该很大,但先后经过两个钻孔工程验证全部落空。”周琦表示,“当时深感压力巨大,团队对寻找隐伏锰矿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经过深刻反思,我认识到一定要挣脱传统锰矿成矿理论的束缚。为此,我们扎根野外,在矿区进行长期探索实践,并经历了多次曲折甚至失败,最终成功突破锰矿找矿关键技术。”

周琦说,这些科研经历以及取得的成绩,让他深刻感受到,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感恩奋进、不忘初心使命,主动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全省发展重大需求、围绕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甘心坐“冷板凳”,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今年以来,周琦常常带领团队往野外跑,通过实施贵州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协同创新项目和开展勘查关键技术攻关,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贵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很多行业产业都需要矿产资源作支撑,特别是贵州提出加快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的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提出了新要求。”周琦表示,将围绕全省发展需求,进一步开展铝矿、锰矿、磷矿、铝土矿等找矿和科研攻关工作,努力推动优势矿产资源变成优质发展动能。
“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要加大科技创新。”周琦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重大科技战略行动要求,他领衔了贵州锂资源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正推动大数据和矿产勘查深度融合,通过建设贵州找矿智能预测中心,搭建平台培养一批优秀人才、研发一些关键技术,尽快寻找一批可供勘查的靶区。
周琦说,在提供靶区基础上,要实施找矿突破项目搞好普查工作。以毕节为例,他和团队正在重点开展优势矿产资源大普查活动,为毕节市乡村振兴和新型工业化提供资源保障。同时,在普查基础上,开展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行动,把已经拥有的资源量变成可以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的储量,为下游资源型企业提供矿产资源保障。
周琦表示,作为全省地质找矿的主力军,贵州地矿系统将继续积极向难度和风险更大的深部矿、隐伏矿找矿进军,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锰矿、磷矿、铝土矿等战略矿产资源的找矿行动中取得重要突破。
李胜代表:
回归大数据本质 深挖数据“钻石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让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胜说,“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我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李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记嘱托,深入开展大数据战略行动,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东方世纪的成长历程就是贵州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贵州本土企业,东方世纪成立于2000年,早期主要从事常规的水利信息化业务,乘着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强劲势头,逐步转型到大数据洪水预报。2014年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通用洪水预报模型——东方祥云。东方世纪成为在新三板挂牌的第一批贵州企业。
李胜说,在各方大力支持下,“东方祥云”快速具备了服务全国的能力。“2015年,我们服务的水库大约是500个。如今,我们已经在为全国57000座水库提供服务,7年时间增长了110倍。”
同时,东方祥云的关键核心技术还全部实现国产化。2分20秒即能实现全国670余万计算断面未来72小时洪水预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以“东方祥云”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全国“防汛抗旱态势分析系统”,在全国31个省级、301个市级、1803个县级的应急管理部门得到推广应用,为全国防汛抗旱工作实现“智慧”决策提供全方位支撑。

“能够依靠大数据实现转型发展,走向全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李胜说,贵州通过大数据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后发赶超的创新发展之路,成就了一大批企业的华丽蝶变。它们从脚踏实地到敢于仰望星空,再到成为行业的龙头。立足贵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是这些大数据企业共同的标签。
“作为贵州大数据产业的从业者,我对贵州大数据发展有很多感触。”李胜回顾了贵州大数据发展的历程。他认为,贵州大数据发展从零起步,是零起点。
李胜说,在2013年启动时,业内对贵州发展大数据有很多质疑,包括大数据从业者本身也在质疑;到了2016年,这个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这为贵州发展大数据指明了方向。贵州通过举办各种大赛、数博会等,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大数据人才;有了一定人才后,贵州通过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和保姆式服务,推动大数据产业风生水起、开花结果。
“以前谁也没有想到贵州发展大数据能成功。”李胜说,“现在在大数据领域,我们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有自主可控的高科技。我们的企业家在省外进行沟通交流时,也更加从容和自信了。”
李胜表示,从目前情况看,贵州大数据产业进入到2.0阶段。大数据战略行动是1.0,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是2.0。
李胜认为,在这个阶段,贵州数字经济发展有三个优势和三个挑战。第一个优势是先发优势,贵州提前几年在大家对大数据还比较陌生的时候,就进行了战略布局。但现阶段,正面临其他省份后发赶超的挑战;第二个优势是现在贵州的产业体系基本成型,但存在产业总体体量相对较小的挑战;第三个优势是人才体系基本构建,但面临人才总量相对匮乏的挑战。
如何发挥优势应对挑战?李胜表示,要通过创新引领来解决面临的系列问题。
李胜说,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特别是核心科技企业在关键领域创新引领的支撑作用;要实施人才驱动战略,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贵州发展大数据,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要更上一个台阶,还需要比较高端的人才来支撑行业的发展;要回归大数据本质,聚焦数据应用,深挖数据“钻石矿”,通过应用的拓展来牵引拉动贵州数字经济发展。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6018554.html
刊发时间:2022年10月22日
一审:韩晓梅
二审:孙 芸
三审:杨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