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通讯员 罗 惠 刘慧敏 杨璐璐 刘政雄)7月16日,贵州大学“物语红心·黔行团”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遵义仁怀开展红色文化开展调研,实地走访梅子坳毛泽东住居旧址、刘伯承打乌鸦处旧址、中枢烈士陵园、红军四渡赤水茅台渡口纪念碑等,以沉浸式参访、跨代访谈和现场宣讲的方式,打通革命历史与当代青年之间的情感通道。
实践团采访当地居民
在梅子坳,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瞻观毛泽东旧居,追寻伟人思索与决策的历史印记,探访刘伯承打乌鸦处旧址,亲历革命战争中的坚韧与机智。在中枢烈士陵园,团队整肃队形,肃立默哀,深切缅怀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表达青年一代对红色精神的敬仰与传承之志。来自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的刘悦表示:“每一位烈士的名字,都是一段不应忘却的历史。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将这份信仰铭刻于心、付诸于行。”
来到四渡赤水相关遗址,团队成员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战略转战的历史轨迹。从茅台渡口纪念碑到四渡赤水纪念塔、从淋滩到二郎滩,步步皆实地、处处有感悟。团队在茅台渡口和二郎滩渡口开展了两场面向游客和群众的现场宣讲,以青年之声讲述革命历史,在历史发生地开设了一堂特别的“大思政课”。“站在这里回望历史,就是为了更清楚地看清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游客听完后动情地说。
实践团采访二郎庙社区负责人
在二郎滩,队员们与二郎庙社区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到当地曾是彭雪枫将军设指挥部的重要据点,因2019年火灾,原庙宇及遗址受损,目前修复计划因经费受限暂未推进。队员表示,将结合专业所学,制作相关宣传材料与视频内容,为当地红色文化传播注入青年之声。
实践团队员在淋滩渡口
在淋滩村,团队采访了基层干部,了解到该地2020年起实施的“1354”红色文旅项目已获首期千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并成功打造出“林滩驿站”“地下党支部旧址”等研学点。研学项目不仅接待习酒公司、步长集团等企业团建活动,还带动了红军柚、淋滩红糖、隆兴葡萄等特产的销售,形成“红色+产业+旅游”多元共赢格局。“我们这里不仅有革命文物,还有珍贵的红军故事与群众记忆,希望青年朋友们能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淋滩的过去和现在。”当地干部表示。
“让革命文物说话,让历史现场发声。”贵州大学“物语红心·黔行团”将持续以青年视角讲好红色故事,以行走步履丈量信仰之路,在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中挺膺担当,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淬炼初心使命。
编辑:冯月成 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