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青春黔行│贵州大学“无人机小分队”:让地灾防治更智能

发布时间:2025-08-15浏览次数:10

团队在野外考察。

近日,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无人机小分队”在云贵地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他们启用“无人机+卫星+地面监测”一体化体系,为当地的科学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云贵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中,地质灾害的防治一直是难题。而“无人机小分队”的到来,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无人机凭借其灵活便捷的特点,能够快速建模,精准识别风险点。从高空俯瞰,原本难以勘察的山体裂缝、松动石块等隐患,在无人机传回的清晰图像中无所遁形。技术人员结合这些数据,再配合智能设备深入探究崩塌机理,让防治工作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团队无人机飞手开展工作中。

与此同时,该校“博士工程师”团队也同步参与到西南10个崩塌滑坡灾害点的研究中。他们不畏艰难,深入灾害现场,采集了2万余张灾害点照片及10个三维模型。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团队凭借专业优势升级防护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他们不断优化防护方案,强化了防灾体系的实用性,让每一项技术都能真正应用到实际防治工作中,守护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前,西南地区持续完善“人防+技防”机制,计划完成隐患点智能化改造。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它将推动防灾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当智能化设备遍布各个隐患点,实时监测地质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能及时发出预警,为防灾争取宝贵时间。

贵州大学的这些实践,为西南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技+工程+高校”协同的范本。高校凭借其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再加上先进科技的助力,形成了强大的防灾合力。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更为其他地区的防灾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编辑:冯月成 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