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合影。
贞丰县的山风,裹挟着草木的清香与泥土的厚重。近日,贵州大学“智心双扶”博士村长实践队的足迹,深深嵌入这片土地的每一处角落。
在丰茂街道手工课堂和心安处社区儿童之家等7个“希望工程·陪伴行动”项目服务点,实践队聚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开展了以“心向阳光,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曼陀罗心理绘画团辅活动。活动中,队员为孩子们准备了绘有不同轮廓的曼陀罗画纸与丰富的绘画材料,引导孩子们通过色彩与线条自由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情绪。
“老师你看,这圈蓝色像不像家门口的小河?”在心安处社区的活动现场,5岁的王开心指着自己的作品向实践队员分享。起初有些腼腆的他,在老师的鼓励下逐渐放开手脚,用绿色涂抹出稻田,用黄色勾勒出油菜花,将家乡的模样画进了曼陀罗的圆圈里。
实践队员刘梓宸表示:“曼陀罗绘画就像一座无声的桥梁,让我们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让他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对话。”
同步开展的“科技前沿科普——AI探秘”宣讲活动,则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望向智能世界的窗。在珉城街道金景湾社区的阳光驿站,时间队员们带着平板电脑和简易的AI识别模型,用孩子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大家平时叫‘小爱同学’‘天猫精灵’讲故事,那就是AI在帮忙哦,它就像一个聪明的小助手,能听懂我们说的话。”
当队员打开图像识别软件,对着孩子们手中的野花一拍,屏幕上立刻跳出“蒲公英”“狗尾草”的名字时,在场的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老师,它怎么知道这是蒲公英呀?”10岁的布依族女孩韦思雨举着手里的花,好奇地追问。团队成员、计算机专业博士李萌笑着拿起一张印有小猫的图片:“你看,我们先教它认成千上万只小猫,它记熟了就会认啦,就像你们背课文一样,背得多了就记住了。”
实践队员协助孩子们完成曼陀罗绘画。
此次贞丰之行,实践队不仅完成了7个服务点的活动,还与每个点服务点建立了常态化联系。约定后续通过线上分享、定期回访等方式,持续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与成长点滴。
心安处社区的社工王小维说:“这些活动既照顾到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真是送到了我们心坎上。”
队员刘梓宸表示,比起一时的活动,更珍贵的是与孩子们结下的情谊。“‘智心双扶’就是要既用知识拓宽视野,又用关爱温暖心灵。我们要做的,是把‘心’的陪伴延续下去,让这份联结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缕光,也让我们更懂乡村孩子的需求,把温暖送得更准、更远。”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挥着小手,那些画满色彩的曼陀罗,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画面里的太阳、笑脸和星星,如同他们心中悄然萌发的希望,在贞丰的山风中闪耀着明亮的光,这份因关爱而起的联结,正在这片土地上慢慢生长。
编辑:冯月成 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