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易格同行实践队深入遵义市绥阳县茅垭镇,以多元视角展开系列实践活动,在茅垭村、新江村、中坪村、关德村分别聚焦儿童成长、乡风文明、文化治理等领域,用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队首站走进茅垭村,通过“集中宣讲+入户走访”的形式对乡村儿童展开防溺水的宣传教育。在镇“童伴之家”中,团队成员带着孩子们详细讲解了防溺水“六不准”,通过情景剧、知识卡、飞行棋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用,很快掌握了发现有人溺水的措施,落水后的自救以及不下水不野泳等知识。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唱歌。(袁文静 供图)
宣讲结束后,队员们与孩子们一起开展课外活动,“当你的手拉着我的手,团结的力量彼此感受,有方向、有决心、有节奏……”茅垭村“童伴之家”响起了阵阵歌声,又带着孩子们做“老鹰捉小鸡”“桃花朵朵开”“123木头人”“火炬接力”等趣味游戏,孩子们清脆的欢笑声在童伴之家的广场上回响。
团队先后走访茅垭村、新江村、中坪村调研“两清三改两治”的建设情况。抵达各村后,实践队员迅速行动,对村落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现状展开细致入微的观察。他们穿梭在村道小巷,查看垃圾收集点的分布、垃圾清运频率,仔细记录垃圾是否存在随意丢弃、堆积等问题;同时,沿着河道与排污沟渠,排查污水排放口,分析污水的来源与处理方式,了解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队员们还深入了解村子“厕所革命”的推进情况,走进农户家中,查看厕所改造前后的对比,询问村民使用卫生厕所的感受与遇到的问题。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实践队员挨家挨户深入村民家中,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深入调研村民对“两清两改两治理”政策的认知程度。队员们耐心倾听村民的想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解释政策的目的与意义,认真记录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群众联席会是村民与村干部拉家常、聊问题、提建议的重要平台。实践队员与村干部一同围坐竹林间,静静聆听村民细数生活琐事、倾诉实际难处,在轻松的氛围中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会上,队员们重点了解了村里特色产业蜂糖李的种植环境、生产流程、销售渠道及市场反馈等情况,并结合调研所见提出建议:一方面扩大线上电商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引入先进技术提质增效,双管齐下助力村民增收。
“邻里和睦是福气,家庭和睦万事兴……”关德村的竹林坝子里,实践队队员正用接地气的台词配上趣味表演,为大家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村民们听得明明白白,满场都是掌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唯有真正走进乡村,将知识、热情、行动与青春活力深深扎根在乡土间,才算不负此行。
从童心守护到乡风焕新,从理论宣讲到实践落地,此次活动,让易格同行实践队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乡土大地迸发的蓬勃生命力。
编辑:冯月成 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