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新闻客户端:教育黔沿:第十一届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发布时间:2025-08-26浏览次数:10


8月9日至1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与贵州大学主办,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委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水文地球化学专委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一届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于2025 年8月8-10 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

会议现场

会议以“面向美丽中国的土壤与地下水科技创新”为主题,共安排了6个特邀主旨报告、28个专题分会场,1个研究生专场,超过300个学术报告。来自土壤与地下水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业等550余人参加了会议,来自瑞典、美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多位外国专家参会交流。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党委书记兼主任余立风 、贵州大学副校长王锦荣等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周涛主持开幕式。

夏祖义在致辞中指出,土壤与地下水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人居健康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我国持续推进“净土保卫战”,各地加快推进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矿山生态治理等工程,为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IMG_25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致辞

余立风在致辞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期望与各单位深化合作,推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产生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和管理建议,共同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IMG_258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余立风致辞

贵州大学副校长王锦荣教授指出,贵州大学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为目标,依托120年办学积淀与“双一流”学科优势,已在资源环境与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了不可或缺且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智力支撑和地方经验。

IMG_259贵州大学副校长王锦荣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军以《未来绿色低碳城乡水系统研究与实践》为题,贵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吴攀以《喀斯特区水土污染绿色修复:进展、机遇及挑战》为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梦舫以《原位地下水污染反应带修复技术及应用》为题,天津大学地科院常务副院长李思亮教授以《喀斯特地球关键带水-碳耦合过程与模拟》为题,美国南加州华人环保协会高级工程地质师童卫星博士以《美国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的政府管理》为题,瑞典皇家农林科学院院士、瑞典农业大学Kevin Bishop教授以《Plumbing the Aquatic Conduit for Terrestrial Carbon:How far can we get with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为题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IMG_260

IMG_261主旨报告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矿山、工业场地、化工园区、农用地污染防控、重金属污染治理、大宗固废资源化、地质灾害绿色防控、环境健康、大数据协同治理、喀斯特水文气候演化、地下水水质演化等全场景下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及修复技术,管理制度及防治实践案例等展开精彩纷呈的学术研讨。


编辑:冯月成 韩晓梅

责编:岳莹

编审: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