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媒体贵大
首页
媒体贵大
媒体贵大
2022.01.24
天眼新闻:【两会现场速递】崔海洋委员:建立贵州优质地理产品品牌体系
“优质地理产品是在独特地域环境中生产出来的,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一个地方的无形资产、名片与重要财富。绿水青山是地理基因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宝藏,需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将其挖掘、开发、利用起来。”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海洋说。针对如何有效保护贵州地理基因,建立优质地理产品品牌体系,助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崔海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开展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着力构建贵州优质地理产品基因库。崔海洋表示,优质地理产品包括地理标志产品、地理特色产品和地理传统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地理标志总数已超过300个。贵州全省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地貌类型,地理环境类型丰富,具有稳定的地理基因谱系,孕育了大量的优质地理产品。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海洋目前,贵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初步构建了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技术体系,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建议贵州省相关部门立项支持‘优质地理产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在
2022.01.24
天眼新闻:【两会现场速递】崔海洋委员: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
“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农村垃圾治理,不断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转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海洋建议,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崔海洋透露,目前贵州累计投入省级村镇建设发展专项资金10.948亿元,1148个乡镇建成转运站1095座,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2020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提出,将以2020年为基年,以5年为周期开展2次评估。其中,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22项具体指标之一。“2022年国家将全面开展美丽中国建设评估。全国各类型的农村贵州都有,垃圾处理情况极其复杂,是一块硬骨头。而且,在贵州由于相关建设起步晚,历史欠账多,与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不少差距。”崔海洋表示。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海洋目前,贵州垃圾处理设施设备亟待完善。据崔海洋透露,目前全省30户以上自然村寨约12万个,收运系统覆盖率只有54%。再加上,由于环卫设施设备使用频率高、年限长,后期维护不
2022.01.24
天眼新闻:【两会会客厅】谢泉委员:为数字经济发展培育更多优质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数据’依然是高频词汇。我省是国家第一个大数据试验区,大数据发展抢得先机,去年数字经济占比达34%,增速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这是我们发展的优势与动能。”在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谢泉看来,朝气蓬勃的大数据产业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新兴人才,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对相关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谢泉介绍,2021年,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获批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硕士点,涵盖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及大数据可视化等研究分支,人才培育的载体功能进一步优化。目前,学院下设的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系由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构成,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按电商大数据分析培养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心向大数据领域的学子走出校园后,逐渐成长为全国工业、交通、能源、电信、金融、广播电视、新闻、教学、科研等行业部门的业务骨干,这令我很受鼓舞。”谢泉说。谢泉表示,当前,全省正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高校作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重要载体,必须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在
2022.01.24
天眼新闻:【两会现场速递】杨瑞东委员:加快贵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最为有效的途径。贵州作为西南边陲省份之一,受地理条件、体制不全等因素制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相对滞后。”1月22日,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瑞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杨瑞东看来,贵州地下空间建设速度缓慢,与发达地区差距逐渐拉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功能和层次单一,尚未统筹协调开发,地下空间专业教育资源不足,科研及咨询决策机构短缺,地下空间开发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总体来说,我省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为此,杨瑞东建议:完善地下空间管理体制,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软实力;加强地下空间普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核心地下空间项目,加快中心城区改造升级和环境提升;落实“十四五”规划,推动地下空间创新开发利用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发展。“‘大数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建议以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为样板,推动具备高技术、高能效、高安全等特点的山体隧洞式数据中心的发展,一方面促使贵州成为大数据产业集群的聚集地,确保数字产业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另一方
2022.01.24
天眼新闻:【两会会客厅】杨松委员: 聚力创新驱动 赋能工业发展
“新型工业化处于‘四化’的主导地位,前接‘一产’、后联‘三产’,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实现‘工业大突破’,这是推动‘四化’的关键一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1月19日,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杨松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杨松认为,创新驱动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省科技厅起草《科技创新2035实施纲要》、印发《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宏观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态势,构建起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技术体系;出台《推动新型工业化七条措施》,具体落细落实各类政策措施。”杨松表示,围绕“工业大突破”的奋斗目标,一系列政策落地,未来仍要加强宏观设计。着眼长远,也要立足当前。杨松介绍,遵义高新区升级工作已完成部际程序,待国务院批复;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重点试验获批建设;科学数据中心开工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下一步要继续完善创新平台载体布局,持续推动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贵州省安顺市高新区夏云工业园区内的贵州富强科技包装有限公司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芦晓娟 摄“项目、企业是工业创新的落脚点。目前,智能采掘等旗
2022.01.24
天眼新闻:【两会现场速递】 潘学军代表: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农技“二传手”
省人大代表、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潘学军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科技特派员。早在2007年,潘学军就开始在赫章县担任科技特派员,围绕贵州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农民送去产业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生根。“传技术、送服务、强支持。”这是潘学军对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导师工作的理解。潘学军认为,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导师在贵州农业大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产业技术的传播者、破解产业难题的解答者,又是地方政府、企业、农户和派出单位的联络者。近年来,作为全国第二批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地区,贵州一直在不断探索具有贵州特色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创新服务“三农”体制机制。2021年贵州“十件民生实事”中提出,要在全省选派2000名科技特派员和100名产业导师。其中,贵州大学共选派了96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和45名产业导师助力乡村振兴,足迹遍布全省各地,深受当地企业和农户喜爱。关于2022年的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导师工作,潘学军认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导师应在乡村人才振兴上下大功夫,培养更多农技‘二传手’。”对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青年科技特派员和产业导师,潘学军有三点希望:立足实际,注重调查研究
每页
6
记录
总共
453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12
/
756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