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媒体贵大
首页
媒体贵大
媒体贵大
2021.09.27
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农科人才丨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
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把科研论文写在黔贵大地上,把科研成果留在百姓家,我们将以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鼓励、为动力、为起点,聚焦贵州乡村振兴的重大使命,为贵州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杨刚说。贵州大学农学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尚德崇学、稼穑厚生”院训,结合学科特色和人才、技术、科研优势,全面加强改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以党建强队伍建设、以党建融教育教学、以党建促学院高质量发展。植根乡土乡村,聚焦人才培养。贵州大学农学院改革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实施复合应用型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将实践教育、耕读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周期。“学院创建由领衔专家、青年教师、学生、本地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团队,发动学生参加学校‘博士村长’计划,每年寒暑假期组织党员先锋队到农村调研,以‘一村一户一策’形成支农增收方案,用知识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潘学军教授说。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莫飞旭与4位队员在息烽县大洪村
2021.09.27
贵州日报:贵州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稳定之源。2021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达22万余人,较去年增加2万余人,毕业生总数再创历年新高。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贵州以更大力度开拓市场性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快开发落实各类政策性就业岗位,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促进充分就业7月11日,广东惠州比亚迪公司员工宿舍里,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熊静梅正忙着整理资料,为周一的入职做准备。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毕业生,来自贵州毕节的熊静梅,通过“一对一”帮扶就业岗位精准推广,顺利完成了与比亚迪公司的签约。熊静梅说,辅导老师还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就业培训、经验分享等活动,“在足不出校的情况下,很快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今年,贵州大学有毕业生1万余人,为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贵州大学聚合社会各方资源,积极邀请优质企业来校招聘。自去年9月启动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来,共举办校园招聘会760场,提供就业岗位93158个。同时举办线上招聘会991场,提供就业岗位33026个。今年以来,贵州各高校充分拓展市场化岗位资源,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联盟性招聘机制,
2021.09.27
动静(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动静专访丨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常务副主任伍国勇:贵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
8月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在贵阳举行。会后,动静记者专访了与会专家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常务副主任伍国勇。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常务副主任 伍国勇伍国勇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在指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也在全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提出了中国方案。可以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性实践。“百年大党需要理论创新和实践推进,贵州一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号召的快速的行动者、忠实的执行者和模范的践行者。”伍国勇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为贵州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理论工作者,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贵州新时期发展需求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探索,特别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建设好新型特色智库,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提出良好的政策建议。原文链接地址: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HovK6L/刊发时间:2021年8月2日
2021.09.27
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贵州大学教授樊卫国被聘为水城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技术顾问
7月25日,贵州省刺梨学会第五次刺梨产业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会在“中国凉都·康养水城”召开。会上,水城区特聘请贵州省果树学二级教授、省核心专家、省刺梨学会理事长、贵大工程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樊卫国为水城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技术顾问,助力全区产业发展。水城区委书记陈石,水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庆强为樊卫国颁发聘书,聘期为五年。据悉,樊卫国教授长期潜心从事刺梨科学研究工作,在《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果树学报》等全国性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5篇,先后在省内外推广刺梨面积33400余亩,仅在贵州省每年增加刺梨鲜果就达12600余吨,每年新增产值1010余万元。主持3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选育并审定刺梨优良品种4个,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近年来,水城区将刺梨产业作为主导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目前,水城区40万亩刺梨覆盖了25个乡镇街道96个村居,惠及农户3.7万户16.2万人,为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贡献了8.77个百分点。围绕“四新”抓“四化”,水城区因地制宜发展刺梨产业,大力建设刺梨“千斤
2021.09.27
多彩贵州网: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 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8月2日,由中共贵州省委与求是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在贵阳举行。2日下午,部分专家学者代表围绕理论研讨会主题进行了研讨发言。研讨会现场“我们要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在研讨会上说。李建军说,只有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才是实现多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也只有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才能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在脱贫攻坚战中,产业基础能力强、产业链水平高的地方。乡村振兴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重大民生工程,量大面宽,涉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的任务和要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重点带全局。我们应清楚地看到,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乡村产业振兴是关键所在,要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只有产业兴旺起来了,才能切实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才能増强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李建军说,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产业扶贫的“造
2021.09.27
贵州日报: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贵州创新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
走进革命纪念馆沉浸于历史再现的情景之中,在学校课堂开展一堂生动的红色讲座,通过网络直播进行多地联动学习,从红色题材文艺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党史学习教育掀起热潮,贵州各地开展学习的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不仅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更通过深入实地开展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文艺创作及演出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多形式学习 红色文化更加生动6月10日,贵州大学把四渡赤水纪念馆“搬”进了课堂。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在学校西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外,长长的四渡赤水战役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让学生们有最直观的感受。而在报告厅内,四渡赤水纪念馆讲解员杨越成了课堂上的主讲人,向学生们讲述了《铁血女战士——吴富莲》《血战雄关 独腿虎将钟赤兵》《永远的女红军》等感人故事。“听了故事宣讲,我和我的同学都非常感动,几次落泪。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千千万万个英雄先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当珍惜、当感恩、当努力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17级历史系学生王丽菁说。据了解
每页
6
记录
总共
453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54
/
756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