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媒体贵大
首页
媒体贵大
媒体贵大
2021.04.14
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② | 高校提升行动:布局“强”“大”“特”
【前面的话】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劳动力素质提升,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为核心的动力变革。“十四五”期间,贵州提出学前教育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转变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实施高校提升行动,推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产业就业更加紧密衔接。围绕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与目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特推出本组报道,敬请关注。迈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吹响了奋进号角。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为贵州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画出了“新跑道”——实施高校提升行动,做强贵州大学、做大省属高校、做特市(州)高校。下一步,贵州将支持指导省属高校、市(州)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办学目标开展“双一流”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纵深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和“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做强贵州大学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数量达567篇,占全校SCI论文总数50%以上;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3项,在川渝黔云桂五省(市区)高校中位居第三,实现历史性突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等4个
2021.04.14
天眼新闻:「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贵州大学:从进入“211”到争创“双一流”
基于氮杂环卡宾催化剂开创了系列新型催化模式,实现全新骨架活性分子的快速高效构建,为新型免疫诱抗小分子先导发现打下坚实基础,并实现了农药分子高效清洁合成,达到农药及功能分子合成领域最前沿的国际顶尖学术水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大环瓜环“外壁作用”新概念,揭示了瓜环与农药边界效应,实现百草枯、胍类农药分子可视化的低成本快速检测及毒性抑制;构建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模式,在全国13个省累计推广应用4127万亩…… 近年来,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团队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科优势、平台优势和人才优势,形成以农药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核心二级学科为基础的特色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一些成果达到领域领先水平,并得到广泛应用。贵州大学校园在2020年9月16日举行的贵州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自评会上,由10余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农药学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建设“双一流”大学,是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得益于“双一流”大学
2021.04.12
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贵州日报报刊社与贵州大学启动互聘交流
4月8日,贵州日报报刊社与贵州大学互聘交流启动会举行。双方就互聘交流工作实施、互聘交流人员工作安排等事项进行深入交流,标志着双方互聘交流工作正式启动。为贯彻中宣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根据省委宣传部《关于开展第八批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交流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贵州日报报刊社和贵州大学对口交流,此次交流贵州日报报刊社选派4名资深编辑记者到贵州大学文传学院开展教学,贵州大学选派2名新闻传播学领域博士到贵州日报报刊社挂职。贵州日报报刊社与贵州大学互聘交流工作的启动,将有利于校企合作,构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612338.html记者 陈玥 耿璇刊发时间:2021年4月9日
2021.04.12
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光明日报》头版聚焦贵州:结合实际学党史 一心一意谋发展
贵州省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结合实际、创新形式、明确目标,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学史增信办实事“我们正在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激发青年学者和教师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争取早日突破高端人才不足这一制约贵州大学和贵州省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表示,他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做强贵州大学,促进贵州高质量发展。贵州紧紧把握学史增信的要求,把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用发展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沿河县大数据电商直播孵化基地是90后返乡青年创办的企业,他们组织全体创业团体开展“讲党史·悟初心·感党恩”读书分享会,由沿河县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冉阿周担任主讲人,领学党史、讲述红色故事,参会人员分享学习体会和收获。思南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活动中,梳理出外出务工群众和外地投资企业的十几项困难,着力做好政务跨省通办,逐项解决难题,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促进了要素自由流动,更好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学史力行解难题“通过重温党的光辉历程,
2021.04.12
植物微生物最前线:宋宝安院士:立足“作物健康”,绿色植保是中国农业的未来!
“人类农业历史悠久,使用农药是历史发展与进步的必然。最早的农业经营方式是新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而为了抵御“饥饿”,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办法以有效地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早在公元前1200年,古人就用盐和灰除草,开启了天然农药时代。19世纪,人类进入农家现配现用的石硫合剂与波尔多液为主的无机农药时代。由于用量大,加之滥造、滥用,促使各国立法加强管理。法国于1905年首先制定农药管理法,美国于1910年立法进行农药管理。1944年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第一个有机磷农药—对硫磷,这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化石能源为主的有机合成农药时代。它的高效、经济、简便等优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瑞士化学家Paul Hermann Müller因发明DDT,并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等几大类农药品种集高效、经济和广谱等优点,得到高速发展,并在世界各国作物病虫害防控中得到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的使用实践表明,农药使用可挽回全世界农作物总产30-40%的损失,诺贝尔奖获得者Noman K. Borlang说“没有农药,人类将面临饥饿的危险”。但是,大量使用农药,尤其是不易降解的有机氯农药,使
2021.04.12
天眼(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新闻客户端):黔西科技特派服务团“组团”助力林泉农业产业发展
4月6日,在黔西市政协副主席周朝钰的组织下,贵州省科技特派员黔西服务团团长张依裕教授、副团长田晋文副研究员与毕节市农科所种植业专家王朝贵、程娜、付毅、聂宗平、吴美玲等一行,到黔西林泉镇开展猕猴桃、李子、雷竹、蔬菜、苗木花卉等产业调研并进行产业发展座谈。贵州省科技特派员黔西服务团一行调研林泉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林泉镇书记张黎、镇长张浪,分别就林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服务团冒雨实地考察调研,对林泉农业产业发展进行深入了解。服务团与当地农业服务中心及企业人员座谈座谈会上,团长张依裕教授就产业发展中资金难、缺乏引种试验、技术跟不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加强招商引资、企业融资解决资金难的问题;加强猕猴桃品种引种试验筛选理想品种,形成猕猴桃产业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专业技术工;加强运营管护,提升效益空间的“四个加强”措施。田晋文就土壤性质与猕猴桃、李子、蔬菜的品种选择进行了指导,提出其套种的一些模式和方案;王朝贵就马铃薯脱毒制种、生产管理技术,金红李花期管理、病害防控技术等进行的指导;付毅就林下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的可行性,提出建设性建议;聂宗平就新种5000亩
每页
6
记录
总共
451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88
/
753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