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媒体贵大
首页
媒体贵大
媒体贵大
2020.10.26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千年之变・新时代的贵州人】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记投身农村产业革命的贵州高校科研工作者
“潘核桃”潘学军、“酒博士”黄永光、“蘑菇教授”徐彦军、“养鱼大王”姚俊杰……在贵州农村,有很多这样在群众口中满是“土味”的人,但,他们或许是“高大上”的大学教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近年来,我省高校科研人员积极投身农村产业革命,谱写了一曲曲科技助农之歌。2017年以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急需,贵州立项建设省一流学科(群)53个,其中直接服务农村产业革命相关学科群10个,涉农产业领域科研项目和平台项目73项;2018年,贵州高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项目库启动。截至目前,相关项目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增加收益95亿元;2019年,贵州省教育厅成立12个农业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一大批农学领军人物、农业科技骨干和农技人才把课堂搬到脱贫攻坚战场;……石京山(右一)带领学生开展科研把汗水挥洒在田野,把智慧播撒进泥土,把丰收的希望带给广大群众,贵州涉农高校一线教师、专家学者扎根农村,用实际行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赋予了科研强大生命力,也在贵州大地上书写下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带领团队在我省重点产茶县开展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质
2020.10.26
中国文艺网:《幸福仡家》:高高的仡老山,把幸福的日子唤醒|听见中国听见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繁荣音乐创作,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聚焦中国梦的新时代主题,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原创精品,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支持下,中国音协主办了“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2017-2021)——‘听见中国听见你’年度优秀歌曲推选活动”,涌现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形式多样、可听性强、传唱度高的歌曲,今天,让小艺带大家来领略《幸福仡家》的魅力吧!《幸福仡家》作词:杨乾江 作曲:黄承志、杨乾江《幸福仡家》是用贵州省道真县仡佬族地区的唢呐调发展创作的一首歌曲作品。歌词将仡佬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幺台”,以及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语汇融入其中。歌曲旋律既体现出作品的民族性,又显示出作品的艺术性、时尚性和传唱性。整首歌通过描写仡佬族的美好生活,表达了仡佬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追求幸福的美好景象。歌 谱作 词:杨乾江词作者杨乾江,土家族。中国音协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贵州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音协“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特别培训班”贵
2020.10.23
动静(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文化在线丨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艺术节 ·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展示暨研讨交流活动顺利举行!
少数民族音乐民特班汇报表演集锦曼妙的舞姿、悠扬的音色,沸腾的人气......随着一曲热闹喜悦的芦笙合奏——《欢庆的日子》,在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排练厅,音乐学院副教授、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教研室主任吴培安主持并宣布,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展示暨研讨交流活动顺利召开。出席本次展演、研讨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范斌、院长穆维平、中央民族歌舞团杨胜文、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吴太祥、省音协张泉、音乐系书记李校雄、主任游永生、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徐开胜、民乐教研室主任吴玉辉、音乐学院科研办公室杨盛兴博士、柳俊军博士以及曾雪飞副教授。除此之外,还有少数民族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场观演,共享这一盛大的民族歌舞艺术盛宴。此次教学成果展示由12支表演队组成。其中,有芦笙独奏及合奏、侗族琵琶歌、布依族民歌、女声大歌、苗歌、彝歌、多耶歌,还有侗族大歌。少数民族音乐民特班的同学们用自己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将节目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各民族不同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为表演特别定制的原生态民族服装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改良器乐,更是让人大饱眼福。这既是一次全面展示学院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契机
2020.10.22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贵州大学“博士村长”扶贫案例入选教育部扶贫典型项目
日前,教育部公布2020年第三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名单,贵州大学《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为引领 全面助推贵州省高质量脱贫攻坚—世界一流学科“博士村长”科技扶贫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并在典型项目排名中位列第一。据了解,贵州大学依托植物保护的学科、人才和平台优势,组建了茶产业、精品水果、蔬菜等十二产业团队,通过专家教授带学生的“博士村长”计划以及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等方式,全面助推贵州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贵州大学实施“博士村长”计划以来,共有300余支“博士村长”队伍,96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带技术、带人才、带项目”服务于贵州省榕江、纳雍、紫云、贞丰、赫章等46县和300多个贫困乡镇,为全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贵大力量。“博士村长”计划获得贵州省教育厅重大农业科学研究软科项目立项支持,荣获2019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工作案例”,成为贵州高校青年学子助力脱贫攻坚的“贵大样板”。据悉,为全方位总结、宣传产品、推广近年来高校扶贫所形成的典型模式、成功范例、创新经验、带贫成效等,教育部已开展了两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
2020.1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教育部发布42个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按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部署,2020教育扶贫论坛今天在北京举行。论坛首播展示了《我的2020——全国高校师生扶贫微视频》,讲述了全国高校师生的扶贫故事。同时,论坛发布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助力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等12个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贵州大学“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为引领,全面助推贵州省高质量脱贫攻坚”等30个第三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收官之年,所有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尽锐出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9月底,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今年内已直接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5.71亿元、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16.58万人、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6.24亿元。本次论坛以“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主题,旨在交流研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成功经验、典型模式和理论创新等,进一步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合力。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等有关司局、各省份教育行政部门、75所直属高校、14所部省合建高校、有关地方高校代表及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原文链接:http://www.moe
2020.10.21
新华社(贵州频道):贵州大学帮扶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 发挥高校优势 助力贫困山村持续发展
“村里发展蔬菜,我在村里的合作社搞管理,一个月4000块钱,家门口能挣钱还能照顾一家老小,日子越来越有盼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今年32岁的余明晶,之前一直在外务工,2018年4月,在村里大力发展产业的关键时期回到村里。“除了务工有收入,我家还流转了6亩地给合作社,一年有4800块钱的租金。”而在对门山村,像余明晶外出返乡在家门口就业拿工资的不少。“村里有了产业,把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2015年以前,全村外出务工800多人,今年外出就业就只有586人,外出务工就业人数在逐年减少,劳动力回流,留在村里搞发展。”对门山村党支部书记余明远说。说到这里,余明远有些激动,他说:“对门山村的变化,离不开贵州大学的帮扶。”原来,在对门山村脱贫攻坚正处于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贵州大学充分利用其自身特有的资源禀赋,把开展“校农结合”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突破口,发挥智力支撑、技术服务、资源融入等作用力,实施校地产业协作,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助力脱贫攻坚。“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把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产品调上去,让农民持续增收、
每页
6
记录
总共
451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521
/
753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