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媒体贵大
首页
媒体贵大
媒体贵大
2020.09.14
动静(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不一样的开学季!贵大新生报到,这次他们隔着栅栏道别
今天是贵州大学2020级新生报到的第二天。一大早,在贵州大学西区校门口,依旧排着长队。孙娜是贵州大学2020级矿业类专业的学生,来自吉林省四平市的她和父母在经历了从四平市乘坐汽车到长春市,再从长春市坐飞机再到北京市,再从北京飞贵阳的旅途奔波后终于到达了3000多公里外的贵阳。今早10点,她就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期盼已久的大学。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家长不能进入校园,分别就在校门口,父亲孙建国拉着女儿的手,不停地叮嘱着,说着说着一家三口都哭了。“女儿从来就没离开过家,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一下就来这么远的地方,太远了,担心啊,但是也是她成长的一个契机” 孙建国说。懂事的孙娜安慰好父母,完成扫描贵州健康码、扫描学校“软门禁”二维码、检测体温、行李消杀四个步骤后进入校门。虽然孩子已经进入校园,但不少家长依然守在校门口,久久不愿离去,即使天空下着雨。孙建国和妻子也不例外,他们守在校门口,想等女儿办理完全部入校手续后再走。“再等一下,怕她缺东西,如果缺东西,我们好去给她买。” 孙建国说。贵州大学2020级新生8966人,其中非贵州籍学生2000人。送完孩子久久不愿离去的多是非贵州籍学生家属。针对学校规
2020.09.14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高校开学季】贵州大学本科新生报到
9月12日-13日,贵州大学本科新生报到。在贵州大学西校区门口,记者看到,拿着大包小包、拖着行李箱的家长、学生有序排队。报到新生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扫码、消杀、测量体温后,进入校园。 “为迎接新生开学,贵州大学在各方面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师生安全。”贵州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治军表示,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学生进校前,通过贵大预报到系统,完成军训服装型号选定、困难补助预申请等工作,简化报到流程。报到时,按照分批次、错时、错峰的原则,通过“两扫、一检、一消杀” (扫健康码、扫学校“软门禁”二维码,体温检测,行李消杀)后,方可进入校园。同时,新生进校后,扫码即可完成报到,快速进入寝室,避免人员聚集。新生家长目送孩子入校 今年,志愿者也是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新生家长不能进入校园。为让家长安心、学生省心,大量的志愿者加入到了今年的迎新队伍,帮助新生搬运行李、引导进校。” 刘治军说,“今年有1700余名志愿者参加迎新工作,比往年增加了1500余人。同时,学校投入了大量的摆渡车和大客车,负责把新生从校门口送到学生寝室。”新生扫学校“软门禁”二维码 “以上工作也得到了家长们
2020.09.10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教师节•我们的老师⑩】“蔬菜女神”张万萍:台上讲百遍 不如地里干一遍
在毕节威宁,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女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在蔬菜基地里忙碌。她叫张万萍,是贵州大学蔬菜产业队长,更是老百姓心中的“蔬菜女神”。今年春耕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局势的好转和交通的恢复,张万萍带领团队从榕江到从江,从水城到七星关,从织金到沿河,在贵州“9+3”贫困地区来回转,行程已达数万公里。1992年从贵州农学院毕业后,张万萍留校任教从事蔬菜栽培和育种相关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先后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等。在她的带领下,蔬菜产业团队成员主持和参加了贵州省多项重大规划和方案制定,积极为相关职能部门在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实施方案等方面献计献策,在蔬菜重要农艺性状种质资源创新以及在蔬菜绿色、高产和优质栽培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等方面潜心工作。从田间地头的清洁田园,标准地膜的应用,到尾菜资源化处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等环节,她领衔贵州大学蔬菜产业服务团队,各负其责,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撑,为农户持续稳定脱贫、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成为贵州省服务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技术队伍。威宁双龙镇高山村、凉山村、高坡村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是张万萍团队技术扶贫的示范
2020.09.10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人民小酒”背后的“酒博士”黄永光:创一种另辟蹊径的“清酱香型”白酒
9月8日,贵州大学第四次党代会强调,贵州大学积极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涌现出“干净茶”“潘核桃”“人民小酒”等一系列“贵大品牌”。作为“人民小酒”背后的“酒博士”,贵州大学酿酒工程学院教授黄永光专心钻研,南北结合,糅合北方清香型白酒与南方酱香型白酒,首创“清酱香型”白酒,为“人民小酒”发展另辟了一条蹊径。贵州大学酿酒工程学院教授黄永光找到市场差异,才是致胜诀窍。黄永光说:“酱香型做不赢仁怀、浓香型做不赢四川。也许‘清酱香型’能够迎合更多消费者的饮酒习惯。”今年,“酒博会”中国清酱香型白酒发展论坛上,黄永光将进行清酱香型白酒技术体系演讲,让行业专家学者和消费者进一步认识“人民小酒”。黄永光坦言,“人民小酒”需要进一步开拓贵州市场,压力很大。过去,产业刚起步,慢一点也可以;现在,不往前面走,难以对行业交代。2019年,“人民小酒”实现销售额近4亿元。当下,如何突破产业技术发展瓶颈,成了岩博酒业再上台阶的重中之重。原材料供应、酒糟转换饲料、改良酒瓶包装……从前端的材料供应,到后端饲料加工,以酒为中心,黄永光希望能够拉通整个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据黄永光透露,岩博酒业计划于明年增加产品库存,
2020.09.10
光明日报:脱贫不返贫,高校要做持续扶贫的中坚
光明图片【教育探索】2020年吹响了中国脱贫攻坚总攻的冲锋号,教育将继续发挥更加重要、更加持久的作用。中国高校汇聚了大量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应该尽锐而出,勇做打赢教育脱贫攻坚、防止返贫返困的中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是重要保障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脱贫攻坚的保障。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持续高于4%,这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底气来源,也是中国教育扶贫的力量源泉。2018年,首批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共投入帮扶资金1.38亿元,引进帮扶资金13.18亿元,培训基层干部2.34万人,培训技术人员3.73万人。各高校通过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北京林业大学在定点帮扶内蒙古科右前旗中先后投入资金超过249万元,设立28个科技专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陕西省合阳县联手实施“三团一队”,实施项目帮扶52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688户,带动贫困人口8000余人。兰州大学实施帮扶项目30余项,10多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华中农业大学探索出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六个一”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组建29支教授团队,培育10个优质特色产业,201
2020.09.08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把论文写在多彩贵州大地上!贵州研究生教育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是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贵州省积极布局产教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研究生智库作用,引导全省研究生主动作为,把科研项目做在厂矿车间、田间地头,把学术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谱写了贵州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纪达(左一)指导养殖户进行生产“博士村长” 助力脱贫攻坚“我养的鱼无论投多少饲料都不长个。”今年疫情期间,安龙县纳跃村养殖户汪林贵面对不长个的鱼苗苦恼不已。正在这时,贵大生态渔业队出现在了他的身边。经过现场调研,生态渔业队发现了鱼儿生长缓慢的原因,开出了成本低廉、实用性较强的药方,还赠送了自主编写的《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手册》,并建立了技术指导微信群,对安龙县稻田养鱼农户进行长期、实时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贵大生态渔业队是由贵州大学研究生团队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队长是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博士村长”团成员纪达。“养殖户的难题得到解决,脸上有了笑容,就是我们不断学习研究的动力。”纪达说。2017年,贵州省教育厅委托贵州大学启动实施了乡村振兴“博士村长”计划,这既是一门设在田间地头的“思政课”,也是一
每页
6
记录
总共
453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530
/
756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