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06.06
构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路径(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编者按2019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和我省两会重要精神,切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夺取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的强大基石,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夺取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本报与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共同推出专家学者专题文章,相关文章分两期推出,以飨读者。就业问题作为民生福祉的奠基性工程,已成为当前制约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影响因素。推进新时代就业创业水平的提升,需要在调结构、保民生、补短板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使广大劳动者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要把就业优先战略放到更突出位置,以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加大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力度,提高劳动者能力随着贵州大数据战略的有效实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动能产业规模与用工需求也大幅扩大,就业创业新空间在不断拓展,这些产业为劳动者提供了许多全新的工作机会,但符合这些岗位要求的人才却相对缺乏。因此,加
-
-
2019.05.29
在我国,民营经济是指除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包括国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民营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类型。建国70年,我国民营经济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改革开放前30年,民营经济被当作异己力量限制改造。这一时期,受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影响,认识上,认为民营经济与国营经济二者相互对立、彼此排斥、不能兼容;政策上,对民营经济主要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其结果是,民营经济在利用时有一定发展,限制时发展空间变小。197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全民77.6%,集体22.4%。全国个体工商户仅14余万户,由此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随着开放的扩大和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鼓励、支持和引导,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壮大。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以及由此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