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3.28
(记者杨春凌)3月26日,贵州大学与该校的六个入选一流建设学科签订目标责任书,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近年来,贵州大学立足贵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为我省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石漠化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充分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学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该校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两个学科分别于2016和2017年进入ESI全球排在前1%。去年,植物保护学科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生态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入选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土木工程学科入选区域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水平评估中,贵州大学36个一级学科参评,18个学科榜上有名。2017年度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中,贵州大学获得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个ー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及5个专业硕士授权点。为了进一步理顺学科建设思路,深入推进学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贵州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制定实施,该校将在人、财、物等方面对一流建设学科予以重点倾斜,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相关要求,积极推进学科的内涵建设。
-
-
-
2018.03.19
履职“贵州发展乡村振兴要尽显‘泥土的芳香’,茶产业大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谈及农村、农业、农民,精神头十足。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科学家,这是宋宝安给人的印象。诚挚的笑容,银色的头发,朴实的话语——54岁的宋宝安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长期在田间地头奔波的普通调研员。他的手边放着4000多字的建议《加强山地农业绿色科技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还没最后定稿。”宋宝安伸手把建议递过来,“不过你可以看看,我想表达的意思大概就是这些。”尽管履职才一个多月,但这份沉甸甸的建议浓缩了农药界“大咖”、农作物的“守护神”——宋宝安30多年来的智慧与思考。开篇击中要害:西南贫困地区能否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达到小康目标,发展山地高效农业至关重要。宋宝安告诉记者,贵州喀斯特地区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复杂,人地矛盾尖锐,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贵州有土地耕种面积、中低产田土比例大的‘先天不足’,也有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保障的‘后天薄弱’。但优势也很明显,山地灌溉水质好、土壤背景干净、农田生态系统丰富、病虫害发生频次低。我们应扬长补短,将有效耕地利用率低、农田碎片化严重、光合能力弱,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