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幻灯新闻
首页
幻灯新闻
幻灯新闻
2023.08.23
首届贵州科技节丨宋宝安: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为靶向,不断彰显“贵”的地位 “大”的作为
近日,以“科技黔行创新有我”为主题的首届贵州科技节在贵阳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设特色科技强省的信心、底气更加坚定。近年来,贵州大学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围绕国家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技术难题,创制出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绿色农药,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新建,成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及农业绿色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省迄今唯一的学术类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大数据领域首个也是当前唯一的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作为主要合作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2022年贵州大学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3项,总立项数位列西南高校前列。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高校主要排行榜百强名单。宋宝安表示,要将个人的科研和育人工作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贵州大学服务贵州”,以人才队伍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服务地方为根本,以援黔专家合作为动力,充分利用智力和人才优势参与全省产业发展
2023.08.23
赓续红色基因 贵大学子“三下乡”重走长征路寻访革命印记
重温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近日,贵州大学各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依托贵州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近日,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见初心 ‘匠’铸未来”实践队和“‘桥’见黔路 ‘筑’梦振兴”实践队走进位于关岭自治县与贞丰县交界处的花江铁索桥,在重走长征路上悟初心,在新的长征路上担使命。铁索桥(老)(左)铁索桥(新)(右) 实践队队员们沿着红军长征路,追溯红色记忆,认真聆听“抢渡北盘江”“兵出铁索桥”及“军民鱼水情”的故事。 北盘江水奔流不息,如今,花江铁索桥也成为了贞丰红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屹立在北盘江上向每一个参观者生动讲述着伟大的长征精神。从花江铁索桥,到北盘江大桥,再到六安高速上的花江峡谷大桥,它们见证着历史、改变着命运、更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奇迹。实践队队员在铁索桥下合影 在道路、桥梁、水运的串联互通中,曾经偏居一隅的花江村变得光彩夺目。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来自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队队员们增强了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家纷
2023.08.23
首届贵州科技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缩小地区差距 教育是基石关键在人才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主持的《植物保护专业“农生化交叉、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2022年度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了贵州大学自2002年以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断开拓创新,创制绿色农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搭建战略平台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人才大汇聚建设一流学科队伍,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贵州力量。”在首届贵州科技节来临之际,宋宝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都是自己人生道路的第一责任人”作为全国农药学科学术带头人和贵州大学农药学科创建者,宋宝安坚持“顶天立地做科研”,带领团队不断聚焦领域前沿,扎根田间地头,克服重重困难,从无到有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与产品空白—— 自主研究开发出甲基立枯磷、恶霉灵、噻嗪酮、乙蒜素和吡虫啉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为中国众多农药企业采用; 自主开发出广枯灵系列新产品农药,成为中国防治土传病害重要药剂;创制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效抗植物病毒新品种毒氟磷,提出
2023.08.23
2023多彩贵州非遗传统工艺工作坊在贵州大学开营
近日,2023多彩贵州非遗传统工艺工作坊在贵州大学开营。本次活动由贵州大学和中国文化大学(台湾)联合举办。“非遗传统工艺工作坊”自2017年举办以来,双方教师保持长期交流合作,数十名学生赴中国文化大学进行交换学习,成果丰硕,影响力大,已成为国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的品牌活动。中国文化大学校长王子奇致辞时提到,“非遗传统工艺工作坊”的举办,让台湾青年有机会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希望两岸学子加强交流,互学互鉴,以这次学习机会为契机,增长才干、丰富自我,共同致力于让非遗工艺既保留自身个性,也能融入现代的经济体系中。多年来,贵州大学与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坚持以传承非遗文化为媒,积极探索海峡两岸非遗共通之处,推动两岸高校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研学合作,为促进两岸教育领域交流互动,推动两地高校师生建立深厚友情和融合发展等方面贡献了重要力量。贵州省委台办副 主任李伟刿介绍,希望两岸高校继续把握机遇,坚持形式可灵活、规模可大小、交流不中断、情谊不受限的宗旨创新方式,提高层次,扩大领域,丰富内涵,让两岸高校师生常来常往,走亲走近,深化合作,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在两岸的传承与创新。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张
2023.08.23
贵州大学“干净优质黔菜”博士村长团队在榕江开展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培训
“黔东南苗族、侗族人民有喜欢吃酸汤的习惯,酸汤是由西红柿发酵制成的。”近日,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一流学科本科生李科友为假期来榕江旅游的省内外客人科普番茄的绿色防控技术知识。“西红柿既可以做成酸汤,也可以鲜食,但西红柿的病虫害种类多,它的防控技术非常重要,关系到番茄的质量安全。”近年来,榕江县通过举办“村超”足球比赛和相关活动,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到榕江参与足球运动、体验民俗风情等,既展示贵州少数民族善良热情、奋进拼搏的精神风貌,也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为了吸引游客从体验“村超”到考察苗寨、侗寨的特色乡村,加强城乡间要素流通,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岗位团队和贵州省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蔬菜绿色防控团队等组建了省蔬菜质量安全和绿色防控技术专家小分队,并带领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一流学科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构成的 “博士村长”团队,在榕江县大利村等特色村寨举办“农耕文化体验与蔬菜绿色防控科学普及”系列活动,并参与贵州大学城乡与建筑规划学院组织的“文化空间千村寻”村级定向越野赛和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织的“特色牛瘪美食体验活动”等。植物保护学科师
2023.08.23
贵州大学举行“十百千”行动“之植保学子走进田间地头” 活动开幕式
近日,在崇学楼339农学院会议室,贵州大学“十百千”行动之“植保学子走进田间地头”活动开幕式成功举行。贵州大学副校长漆思教授,花溪区邹宜辉副区长,花溪区农业农村局赵利晖副局长以及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潘学军、党委副书记王明、副院长张万萍、副院长刘鸿雁莅临参会。参加本次开幕式的还有植保系全体教师,2021级植保系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及植病学科博士后代表共计130人,植保系副主任王勇教授和植保教研室主任叶茂教授主持开幕式。漆思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强调本次活动是在学校长期坚持“以本为本”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依本强本”的口号,将“产学研”与“做强做大花溪区农业产业”有机结合到一起,希望植保系能将这种教学实践模式坚持下去,也希望农学院再接再厉,争取在花溪区的大力支持下将贵州大学植物医院的构想尽快落地。邹宜辉副区长代表花溪区致辞,她介绍了花溪区都市农业的特点,希望农学院广大师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强农的过硬本领,为推进花溪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潘学军院长代表农学院对花溪区为本次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并对即将开始的
每页
6
记录
总共
133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9
/
22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