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幻灯新闻
首页
幻灯新闻
幻灯新闻
2022.10.03
【新时代的贵州人】宋宝安:“顶天立地”研发绿色农药
“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近日,在贵州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寄语新生: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想信念,宋宝安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着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教师团队,执着追逐“绿色农药梦”——研究出管用成果,拥有属于贵州的话语权,以贵州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绿色农药。宋宝安(右二)带领学生做科研在宋宝安看来,绿色农药是解决传统农药问题的一把钥匙,需要在新的生物技术引领、生物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多学科交叉跨界中协同推进。1995年,在贵州大学党委的支持下,年仅32岁的宋宝安领命组建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仅有9平方米的实验室,1张办公桌和一些简单的玻璃仪器……就是在这样近乎简陋的环境中,宋宝安与团队成员踏上了追逐梦想的漫漫征途。在近四十年的科研工作中,宋宝安作为全国农药学科学术带头人和贵州大学农药学科创建者,带领着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潜心钻研,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与产品的空白,创造了多个贵州省第一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
2022.09.29
喜讯!我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荣获教育部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由我校对外合作处、动物科学学院、智库等组织团队共同完成的《书写贵州山地高原的“生态畜牧大产业”——贵州大学生态畜牧践行“两山”理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典型项目成功入选。至此,贵州大学已连续4年获得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据悉,本届典型项目推选共有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10所部省合建高校推荐共154个项目,根据推选规则,经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投票推荐,推选出40个典型项目,贵州大学推荐的《书写贵州山地高原的“生态畜牧大产业”——贵州大学生态畜牧践行“两山”理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项目是贵州省唯一入选的项目。教育部将加大支持,打造高校帮扶品牌,讲好高校帮扶故事,开展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并对推选出的典型案例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用于典型项目的深化拓展、示范推广。学校积极抓好抓实新国发2号文件历史机遇,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等相关精神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阶段凝心聚力打好“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校农结合”三套组合拳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博士村
2022.09.20
最高亩产881.96公斤!贵州大学“揭榜挂帅”水稻小面积超高产示范湄潭点喜获丰收
9月19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委托湄潭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贵州大学在湄潭县永兴镇桐梓园村开展的省级“揭榜挂帅”水稻小面积超高产示范进行测产。9月19日上午,湄潭县农业农村局测产专家向明、吴清毅,研究员刘霞、陈卓、高级农艺师徐小平和国家统计局湄潭调查队队长黄长江,共同对两块小面积水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田进行收割。两块示范田分别选用了晶两优1212和泰优808品种,经过现场收割、称重、测量面积、测定水分、扣除杂质、计算产量后,测产专家组公布测产数据:泰优808品种亩产862.18公斤,晶两优1212品种亩产881.96公斤,两个品种产量均超过了亩产850公斤的预期目标,最高亩产为881.96公斤。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瞄准吃饭问题的根本出路。据悉,该项目由贵州大学冯跃华水稻团队“揭榜挂帅”,由贵州大学、湄潭县农业农村局和湄潭县明军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实施,采用了杂交水稻“三优两增”绿色增产技术(优化品种配置、优化群体质量、优化养分管理、增加有效穗数、增施有机肥料)、杂交水稻五九定距打点双苗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模式,可操作性强,能实现水稻生产的提质增产增效,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具有较强的
2022.09.08
守望相助,贞丰县、榕江县及社会爱心人士向我校捐赠抗疫物资
“霞光里的温暖,守望相助,感动,泪目!”“看到这车菜,就不心虚了”“强烈的幸福感!”……贵大师生的朋友圈被陆续驰援而来的抗疫物资刷屏了。——“感恩帮扶,同心抗疫”。9月7日晚,贞丰县向贵州大学捐赠茄子、黄瓜、辣椒、土豆、矿泉水等近26吨抗疫物资。——“甜甜榕江,驰援贵大”。9月7日下午,榕江县向贵州大学捐赠了大白菜、冬瓜、茄子、老南瓜、大白菜、冬瓜、榕江特色小香鸡、500件矿泉水、2万个口罩等12吨抗疫物资。——“众志成城,共抗疫情”。9月6日晚,社会爱心人士、六盘水市水城区勺米镇梭沙村村民苏地兵向贵州大学捐赠花菜、佛手瓜、南瓜、西红柿等8个品种、4吨新鲜蔬菜。2011年以来,贵州大学持续关心支持贞丰发展,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在项目谋划上提供智力支持,在产业发展上提供技术保障,累计选派帮扶干部达45人,科技、管理人才到贞丰1000余人次,全力帮助贞丰打赢脱贫攻坚战,践行了“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的郑重承诺,全方位助推了贞丰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交出了“贵大答卷”。8月31日疫情发生以来,贞丰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调集蔬菜
2022.09.04
百廿贵大|“科技+创新”赋能贵州大地乡村振兴
“贵州大学有着各方面专业人才,在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中,将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用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用人才链对接创新链,用知识链对接服务链,强化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用科技赋能贵州大地乡村振兴。”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谋科技篇,布创新局,贵州大学在接续乡村振兴战略中,全力打好科技牌,为农村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产业服务,用科技赋能全省乡村振兴工作。贵州大学充分利用自身科技人才的优势,一方面加强与“科技助农”相关的科技培训、科普讲座、产业指导等科技服务,构建科技服务与乡村振兴所需对接的有效机制;贵州大学在全省建立了26个科技小院,通过搭建科技创新交流平台,打通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另一方面,贵州大学科研开发的先进技术投入到乡村基础建设中,加快了科研成果的研发、转化和落地,以科技创新实现乡村环境、乡村治理的科学布局及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建设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加快科技小院建设 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
2022.09.01
贵州大学充分利用人才优势: 科技创新力量下沉乡村振兴一线
谋科技篇,布创新局!在接续乡村振兴战略中,贵州大学全力打好科技牌,为农村服务、为群众服务、为产业服务,用科技赋能全省乡村振兴工作。贵州大学充分利用自身科技人才的优势,加强与“科技助农”相关的科技培训、科普讲座、产业指导等科技服务,构建科技服务与乡村振兴所需对接的有效机制;在全省建立了26个科技小院,通过搭建科技创新交流平台,打通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带到乡土里,让科技之光照进基层的每一片原野、每一个河塘。贵州大学科研开发的先进技术,投入到乡村基础建设中,加快了科研成果的研发、转化和落地,以科技创新实现乡村环境、乡村治理的科学布局及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建设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说,贵大有各方面专业人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将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智力优势,用学科链对接产业链,用人才链对接创新链,用知识链对接服务链,强化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用科技赋能贵州乡村振兴。加快科技小院建设 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
每页
6
记录
总共
133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0
/
22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