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幻灯新闻
首页
幻灯新闻
幻灯新闻
2022.08.17
《贵州日报》刊发贵大教师理论文章:推动水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协同共进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出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治理是重中之重。作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既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环境治理价值共创的坚实基础。贵州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了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民等多方主体,以项目为抓手,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多方对话平台”与“专业服务平台”的模式,突显了现代治理体系中社会参与的重要力量,为多元主体参与环境治理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多元主体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社会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理念来看,若想实现价值共创则需要政府与社会多方力量联动。实际调研发现,参与贵州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来源广泛,可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国家公职人员,主要是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二是专业社会组织人员,他们
2022.07.19
贵州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春在路上
“社会实践是广大青年学子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乡情的重要组成形式,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党委书记王迪在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出征仪式上说道。当前,贵州大学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各学院师生积极参与,深入贵州省各地开展宣讲、支教、调研等实践活动。法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丹寨县烧茶村为烧茶村小学的同学们开展普法小课堂,进行普法宣讲,向同学们发放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手册,带领同学们来到户外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实践队队员们还特别准备了《秘密花园》图册,引导同学们为图册着色,以此达到释放压力的效果。实践队还对烧茶村村民进行实地走访,进入当地村民家中进行采访调研。“入户采访时,我们给当地乡亲赠送印有贵大法学院logo的水杯,大姐收到‘礼物’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当地人非常热情好客,在看到实践队成员们顶着烈日进行走访时,提着4瓶冰水追着给我们,遇到的当地少数民族老人,即使交流比较困难,但依然不停地劝说我们留下来吃饭。”实践队成员谭璐说。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共有10支团队90余名师生奔赴黔西南州贞丰县、黔
2022.07.19
我校与江口县(梵净山)签订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7月13日上午,贵州大学与江口县(梵净山)中药材产业发展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我校举行。副校长张大林与铜仁市江口县副县长李云签订协议。张大林表示,本次协议的签订是前期双方合作成果的展示,希望双方能够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取得更多实效性成绩,共同助力江口县中药材产业稳步发展。江口县政协副主席王亮灯表示,江口县自去年开始调整中药材产业结构,希望贵州大学在下一阶段的深入合作中,能够为江口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更多建议。中药材产业是贵州省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我校农学院特色学科。在与会双方的交流中,我校农学院副院长张万萍表示,将会把江口县的实际需求与学院优势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让地方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农户满意。来源:贵州大学新闻网编辑:杨凤仙责编:陈思鱼
2022.07.19
贵州大学—贵州天河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天河潭农旅研学试验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7月13日上午,“天河潭农旅研学试验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天河潭旅游度假区举行。该示范基地由贵州大学与贵州天河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建,贵州天河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吴玉华、纪检委员张东明,我校副校长陈祥盛出席仪式。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园及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仪式。图为会场全景陈祥盛讲话。他表示,“天河潭农旅研学试验示范基地”的创建旨在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共同助推乡村振兴。希望双方以农旅研学试验示范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技术、人才、资源、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构建产学研用联盟创新体系,打造多元、开放、综合、高效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和新样板。图为副校长陈祥盛讲话张东明从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规划发展等方面介绍了贵州天河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情况。他指出,通过前期合作,双方在产业融合、产业发展、特色产品、农耕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希望双方以基地的成立为契机,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助推我省农旅产业的发展。图为贵州天河潭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纪检委员张东明讲话会上,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明生从项目背景、前期准备、发展规划等方面介绍了“天河潭农旅研学试验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方案及
2022.07.09
贵州大学茶学院来石阡调研
7月7日,贵州大学茶学院党委书记覃昆,院长吕立堂,副院长刘建军及茶学院部分专家学者来石阡调研,并就相关合作事宜进行了座谈交流。县委书记田运栋主持调研座谈会,苔茶集团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上,苔茶集团汇报了与贵州大学茶学院合作事宜基本情况,与会人员围绕合作项目“贵州大学石阡苔茶研究院”进行了深入探讨协商;随后,苔茶集团与贵州大学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贵州大学石阡苔茶研究院是石阡县与贵州大学共同组建的科研平台,拟建设四个研发中心,即茶园绿色防控及茶园管理研究中心,茶树种质资源开发、指纹图谱建立及利用研究中心,茶叶加工及品质调控研究中心,茶文化及茶产业品牌研究中心。通过组建研究中心,建设一支创新型科研团队,围绕茶产业链,以茶树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高效利用为突破口,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模式和互动模式,为石阡现代农业及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覃昆、吕立堂表示,石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苔茶历史悠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希望通过双方合作,建设研究中心,为石阡茶树栽培育种、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业经营与管理、茶文化与
2022.07.01
带着农民干 帮着农民赚 贵大脱贫攻坚事迹被编入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贵州战法”》
6月29日,由贵州省乡村振兴局、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联合编辑出版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贵州战法”》系列丛书举行新书发布暨首发仪式。《贵州大学:带着农民干 帮着农民赚》一文被编入该系列丛书党建扶贫卷“贵州高校定点帮扶篇”。文章记录了我校学科专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勇担农村生产实践的“陪练员”,从“带”脱贫变成“帮”振兴,高标准高质量驻村帮扶,用双脚丈量田间地头,把乡村振兴的优秀论文写在贵州广袤大地上的事迹。据悉,该丛书由省乡村振兴局(原省扶贫办)、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精选策划、精心组织,累计参与采编、审校、出版人数达1000多人,历时近两年完成,新华出版社出版。分《党建扶贫卷》《综合卷》(卷一、卷二)、《社会扶贫卷》三卷四册,共精选收录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等68家省直机关、9市州、88个县市区、20个极贫乡镇、12所高校、8个民主党派、60家国企等有关单位稿件317篇,共计150万余字。该丛书还收录有关脱贫攻坚精美图片500多幅、音视频(二维码)80多个、设计海报20幅,是一部文、图、视频、音频兼具,集历史性、收藏性、教育性、传承性为一体的脱贫攻坚
每页
6
记录
总共
133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33
/
222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