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媒体贵大
首页
媒体贵大
媒体贵大
2020.09.15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爱农为农助农 不辜负这片绿水青山
——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贵州大学知识分子群体 “顶天立地做科研!”这是贵州大学一条没写出来的校训。“顶天就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学术报国,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立地就是要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科研为民,不辜负贵州人民,也不辜负这片神奇的绿水青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根植于每个贵大师生心中,我们有一大批爱农、为农、助农的专家教授,他们常年工作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农民们都亲切喊他们“潘核桃”“张蔬菜”“金茶叶”,这些既是群众的认可,也是他们科研成果的价值。“围着农民转、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贵州大学的助农教授们捧出一颗赤子心、扎跟黔山红土地,为贵州彻底扭转千百年来贫困落后局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担起了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让农民创造出更多财富”“潘学军,盼学军!”在即将脱贫摘帽的全国深度贫困县贵州赫章,提起潘学军教授教农民科学种核桃的事儿,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群众亲切地喊他“潘核桃”。潘学军教授是贵州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从2008年起,这位山东汉子走遍整个赫章县,从100多万株核桃树中选育出了优势品种,再使用“高接换优法”
2020.09.14
动静(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披红戴花着戎装,英姿勃发踏征程,贵大欢送大学生新兵
披红戴花着戎装,英姿勃发踏征程。9月10下午,贵州大学2020年新兵欢送仪式在东校区行政楼报告厅举行。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2019级学生曾义作为新入伍学生代表发言。他说保家卫国,驱敌戍边,将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一直是他的理想,也是所有战士的志愿。他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时时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信心,有勇气,有能力去经受考验,不负嘱托。仪式中,参会领导和嘉宾分别为入伍学生代表佩戴光荣花。 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为2020年入伍新生代表发放“贵州大学录取通知书”、佩戴贵州大学校徽;为入伍学生代表颁发“书记校长特别嘉奖•应征入伍奖学金”。送兵仪式在嘹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声中圆满结束。据悉,今年贵州大学共有1487名学生报名入伍,另有122名学生报名直招士官,49名女同学报名参军,报名人数为历年来最高。截止目前,在花溪定兵83人,生源地已体检合格168人,预计送兵将超过250人。原文链接:https://movement.gzstv.com/news/detail/318093/刊发时间:2020年9月12日
2020.09.14
动静(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萌新来了!贵大今天新生报到,现场是这样的……
今天(9月12日),是贵州大学2020级本科生开始报道的第一天。上午,动静记者来到贵州大学南校区,门口已经站满了前来报到的学生、家长,以及早早就在校门口准备迎接新生的校园志愿者和安保人员。据了解,这次入学新生,省外学生需提前下载微信小程序“贵州健康码”,并进行“健康申报”,中高风险地区同学需同时出示7日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省内学生已申报的无需重复申报。新生需提前签订《2020级本科生入校承诺书》,并发送给所在学院留存。在现场,记者了解到,新生入校,必须佩戴口罩,家长不能同行,只能送到校门口。必须由学生志愿者对新生的行李进行消杀,以及体温的检测,体温检测正常后方可带领前往班级报道点和宿舍。虽然新生报道时间是9:00到18:00,但校园志愿者们早晨8点左右就已经开始为今天做准备。志愿者杨同学告诉记者:“我们主要负责进校新生的体温测验、报道事宜的引导和帮他们搬运行李到宿舍去。今天人也多,从8点过一直忙到现在,不过半年多都没看到同学们了,现在开学,心情还有点小激动!”随着进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志愿者有序地组织新生们在校门口拿着行李排队等候,每2~3个志愿者一组负责2~3个同学的行李,送至宿舍
2020.09.14
动静(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不一样的开学季!贵大新生报到,这次他们隔着栅栏道别
今天是贵州大学2020级新生报到的第二天。一大早,在贵州大学西区校门口,依旧排着长队。孙娜是贵州大学2020级矿业类专业的学生,来自吉林省四平市的她和父母在经历了从四平市乘坐汽车到长春市,再从长春市坐飞机再到北京市,再从北京飞贵阳的旅途奔波后终于到达了3000多公里外的贵阳。今早10点,她就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期盼已久的大学。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家长不能进入校园,分别就在校门口,父亲孙建国拉着女儿的手,不停地叮嘱着,说着说着一家三口都哭了。“女儿从来就没离开过家,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一下就来这么远的地方,太远了,担心啊,但是也是她成长的一个契机” 孙建国说。懂事的孙娜安慰好父母,完成扫描贵州健康码、扫描学校“软门禁”二维码、检测体温、行李消杀四个步骤后进入校门。虽然孩子已经进入校园,但不少家长依然守在校门口,久久不愿离去,即使天空下着雨。孙建国和妻子也不例外,他们守在校门口,想等女儿办理完全部入校手续后再走。“再等一下,怕她缺东西,如果缺东西,我们好去给她买。” 孙建国说。贵州大学2020级新生8966人,其中非贵州籍学生2000人。送完孩子久久不愿离去的多是非贵州籍学生家属。针对学校规
2020.09.14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高校开学季】贵州大学本科新生报到
9月12日-13日,贵州大学本科新生报到。在贵州大学西校区门口,记者看到,拿着大包小包、拖着行李箱的家长、学生有序排队。报到新生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扫码、消杀、测量体温后,进入校园。 “为迎接新生开学,贵州大学在各方面做好疫情防控,确保师生安全。”贵州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治军表示,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学生进校前,通过贵大预报到系统,完成军训服装型号选定、困难补助预申请等工作,简化报到流程。报到时,按照分批次、错时、错峰的原则,通过“两扫、一检、一消杀” (扫健康码、扫学校“软门禁”二维码,体温检测,行李消杀)后,方可进入校园。同时,新生进校后,扫码即可完成报到,快速进入寝室,避免人员聚集。新生家长目送孩子入校 今年,志愿者也是校园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新生家长不能进入校园。为让家长安心、学生省心,大量的志愿者加入到了今年的迎新队伍,帮助新生搬运行李、引导进校。” 刘治军说,“今年有1700余名志愿者参加迎新工作,比往年增加了1500余人。同时,学校投入了大量的摆渡车和大客车,负责把新生从校门口送到学生寝室。”新生扫学校“软门禁”二维码 “以上工作也得到了家长们
2020.09.10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教师节•我们的老师⑩】“蔬菜女神”张万萍:台上讲百遍 不如地里干一遍
在毕节威宁,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女老师带着一群学生,在蔬菜基地里忙碌。她叫张万萍,是贵州大学蔬菜产业队长,更是老百姓心中的“蔬菜女神”。今年春耕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局势的好转和交通的恢复,张万萍带领团队从榕江到从江,从水城到七星关,从织金到沿河,在贵州“9+3”贫困地区来回转,行程已达数万公里。1992年从贵州农学院毕业后,张万萍留校任教从事蔬菜栽培和育种相关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先后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等。在她的带领下,蔬菜产业团队成员主持和参加了贵州省多项重大规划和方案制定,积极为相关职能部门在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实施方案等方面献计献策,在蔬菜重要农艺性状种质资源创新以及在蔬菜绿色、高产和优质栽培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等方面潜心工作。从田间地头的清洁田园,标准地膜的应用,到尾菜资源化处理,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等环节,她领衔贵州大学蔬菜产业服务团队,各负其责,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撑,为农户持续稳定脱贫、助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成为贵州省服务脱贫攻坚的一支重要技术队伍。威宁双龙镇高山村、凉山村、高坡村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是张万萍团队技术扶贫的示范
每页
6
记录
总共
451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527
/
753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