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媒体贵大
首页
媒体贵大
媒体贵大
2020.05.18
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博士村长”种菜记——威宁自治县万亩蔬菜基地里的6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种菜见闻
5月9日,碧空如洗,在威宁自治县双龙镇高山村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来自贵州大学等高校的数十名“博士村长”支农助农志愿者和务工群众一起种植莲花白,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蔬菜基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志愿者和群众一起种植莲花白一个月来,这些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种蔬菜,这是高山村以前不曾有的新鲜事。来自么站镇田上村的李定银,是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方面的知识。自4月11日“博士村长”志愿者开展服务以来,他主动报名参加。“在蔬菜基地种菜,既让我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结合实际,又锻炼了我服务群众的能力。”李定银高兴地说。李定银在日记里这样写:我是“博士村长”春耕帮扶活动团队的队长,这些天到达基地组织队员有序地与农民们穿插组队,该浇水的浇水,该栽苗的栽苗,该护土的护土,各司其职,这是前两天总结出来的高效率作业模式。村里的老乡们表扬我们不仅能读书,还能干农活,真能干!来自金钟镇的祖启俊,是贵州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方向的研究生。他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年来依靠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才成为一名研究生。“能够参与脱贫攻坚这场战役,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既是我对社会的感恩,也是作为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2020.05.18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代表委员履职记】宋宝安:加大对贵州省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力度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水城县顺场乡洪顺合作社茶叶基地迎来了一批戴着口罩的访客。宋宝安带队到水城县指导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前排左二)“当前既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也是进入春耕备耕的农忙时节。这次下乡,就是针对当前疫情,了解茶农的迫切需求,给他们送科技、送服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疫情突袭,给春耕春种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疫情防控轻视不得,但是耕种时机也延误不得。值此特殊时期,宋宝安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奔走在田间地头。仅2月20日至26日的六天时间里,宋宝安带领的团队就赶赴了水城、晴隆、贞丰、平塘、沿河、石阡、余庆等多地,为当地茶产业发展问诊把脉,开展技术指导,助力春耕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宋宝安一行马不停蹄的奔走在春耕备耕第一线,现场为农民们讲解示范,深入生产车间、种植基地进行科技调研。宋宝安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响应贵州大学发出的积极投身两场“战役”,就地就近助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号召,这是他作为校长的应有之义,也是他作为院士的职责所系,更是他作为人大代表的使命所在。宋宝安带队到湄潭县指导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左六)“把科研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宋宝安这样说
2020.05.14
多彩贵州网:贵州大学教授金林红:“我也是种茶的农民!”
都说黔山出好茶,“好茶”的背后,少不了一位“茶农”的智慧和力量。这位“茶农”,一年365天,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赶往茶园指导、培训茶农的路上。这位“茶农”,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或行走于云雾腾飞的茶园,或奔波于茶山上的小路,或游走于郁郁葱葱的茶林,每到一处,都为当地茶农或企业悉心指导、全力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位“茶农”,是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金林红。金林红在德江楠杆乡茶园间做绿肥实施细节示范“听到茶农增收,我就很开心”金林红曾经是贵州大学的学子,如今他用贵大输送的“养分”来回报学校。“宋宝安院士是我的导师,他一直致力于新农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解决田间实际问题,我们耳濡目染,无形中带动、激励了我们。”金林红是实验室研究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科研人员和教师,也是生产一线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人员,实验室和茶山都是他的工作点。“我喜欢实验室里的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的科学态度。但我也喜欢在茶山,这里可以检验我们的实验成果,我们说学以致用,其中的‘用’就是要让自己的实验成果在茶山、在茶园生根发芽。”金林红在晴隆县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的田间进行现场培训贵州把茶叶定为“
2020.05.14
多彩贵州网:投身抗疫一线 支援春耕生产!16人获“贵州大学书记校长特别嘉奖”
日前,贵州大学印发《贵州大学关于授予林洁如等“书记校长特别嘉奖”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林洁如、徐琳、袁有树、黄佳瑜、张建、李定银、吕艳超、唐文、白天泉、罗继伟、田浩原、陶怡、熊小龙、陶永志、耿和希、安旭民16名同学,贵州大学精品水果团队“贵州大学书记校长特别嘉奖”荣誉称号。陈祥教授(左三)带队到毕节市威宁县调研当地金融贷款推动牛羊产业发展情况在战疫情,抓春耕中,贵州大学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宋宝安院士、校长带领专家教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吃紧时刻,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关键时期,开设溪山讲堂,组建百人团队,线上键对键,线下面对面,对农村产业革命十二个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服务,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把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陈卓教授带队到凤冈县调研茶叶病虫害情况跟随农业农村厅种植处副处长王雄赴遵义市湄潭县助力脱贫攻坚并听取全县辣椒现场会唐文(左一)在临江村实地调研助力群众春耕生产从披甲上阵、远赴前线、在鄂州奋战54天的贵大博士生林洁如,到坚守后方、慎终如始、圆满完成防疫物资调配的本科生黄佳瑜,从潜心科研、深入老百姓开展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的博士生张建,到田间地头协助老百姓解决
2020.05.09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贵州大学工学院?重庆有心人在家中翻出几张贵阳老照片
贵州大学工学院?你听说过吗?5月7日,都市新闻记者接到一个来自重庆的热线,对方自称姓谢,近日从家中翻出几张老照片,其中一张有“贵州大学工学院”字样,并表示认真思考后,认为贵州才是这几张老照片最好的归宿,希望能送回贵州。在贵州,贵州大学学院众多,但工学院却几乎不为人所知。是否真有这样一个学院,具体是什么年代的,其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由此还原了一个虽仅仅存在10年、因战火而迁徙,却在战乱中留下了自己印记的学院。而有感于历史的厚重,谢先生也愿意让这张老照片重返故乡,回到“家里”。(谢先生展示几张有关贵阳的老照片。)重庆人偶然翻出的贵州老照片通过微信,谢先生给记者传来了口中所说的老照片。照片为黑白照,简单朴素的画面正中是两堵石墙,并由此构成了一扇没有门的大门,通过大门的路一直往里延伸。大门两侧,分别写着“贵州大学工学院”7个字。除了这一标志,老照片上有一排水泥电杆,以及一些似乎未经修整的林木。大门的石墩以及道路两侧,铺着一些零星的白色东西,像是尚未融化完的雪。该老照片持有人名谢绍春,是重庆彭水县人,就职于该县税务局党建工作科。工作之外,他喜欢摄影,也因此喜欢上了
2020.05.09
新华社(贵州频道):农户春耕春种有困难?贵州大学“锦囊妙计”送到手
“打针之前先观察,病猪孕猪暂莫打,黄芪多糖是个宝,增强免疫效果好。”“蛋白能量维生素,矿物元素有帮助。营养均衡饮水足,膘肥体壮强筋骨。”……一首首朗朗上口的绕口令,印在2开纸张上,摇身一变,成了一张张发到肉猪养殖户手中的“明白卡”,方便携带,通俗易懂,有什么问题一看就明白。这份“明白卡”,是疫情期间贵州大学为贵州省农户献出的“锦囊妙计”中的一计。除此之外,茶树病虫害怎么防治、番茄怎么种植效益高、金针菇用什么配方栽培生产成本低、竹子种子怎样装袋、养鸡需要打什么疫苗等等,这些春耕春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农户只要打开“贵州大学农业实用技术致富锦囊”,便可一一解决。贵州大学12支服务农业农村产业团队自建立以来,走田间下地头,已成为农户的“主心骨”。但今年春耕春种之初,却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专家无法及时前往田间地头帮扶指导。农户春耕遇到问题怎么办?无法及时解决会产生什么严重影响?是否会导致农户因疫返贫?最是一年春好处,春耕农忙误不得。“把12产业团队百人专家名单公布到媒体上!”2月初,校长宋宝安院士拍板决定,在省内各大媒体上详细公布专家的姓名、电话、专业,只要农户有需要,随时随地可
每页
6
记录
总共
451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549
/
753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