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生
在校学生
国际学生
教职员工
贵大校友
EN
导航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标识校训
贵大校歌
历史沿革
教坛先导
岁月留痕
亲切关怀
校园掠影
党建思政
学院设置
学院
管理机构
党群部门
行政部门
直属部门
校直科研机构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总览
重点学科
博士点
硕士点
博士后流动站
科学研究
获奖成果
科学技术网
人文社科网
重点实验室
人文科学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师资总览
优秀人才
招生就业
本科招生
研究生招生
留学生招生
毕业生就业
人才招聘
人才引进
博士后流动站
人事处网站
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公开信息
年度报告
采购招标信息
应急管理
经费管理
学校服务
贵大校历
网络服务
办公邮箱
后勤服务
医疗服务
校园地图
媒体贵大
首页
媒体贵大
媒体贵大
2020.05.20
贵阳网 :贵大“绿色瀑布” 蹿红网络 距今已有28年历史
5月18日,贵大北校区9层楼高的图书馆后墙,被爬山虎“占领”,在远处观望,墙体上高约40米、宽约60米的爬山虎,宛如一面印在墙上的巨型“绿色瀑布”,蔚为壮观。“绿色瀑布”登上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后,迅速走红,微博阅读量突破2000万。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根根绿油油的爬山虎从楼顶倾斜而下,习习微风吹过,让人忍不住停下进步,享受这夏日难得的清凉。在图书馆内透过爬山虎往外望去,夏日刺眼的阳光透过爬山虎,斑驳的洒落在书桌上,变得柔和可亲。图书馆的老管理员告诉记者,这一墙的爬山虎是1992年,为绿化环境栽种的300棵爬山虎,距今已有28年的历史,相当于一个健硕的小伙子了。“在贵阳,很难看见有这么多的爬山虎,真的很好看”,网友安安表示。“爬山虎垂下来跟窗帘一样,挺好看的,很多校友经常会去拍照。在夏天的时候,图书馆里面就像一个自然的空调一般,凉爽宜人。夏季时,在里面学习,也不会觉得有蚊虫,只是穿着短袖会有一点凉”,贵大新闻系大三学生陈应华谈到。贵阳市某国企园林专家黄先生,谈到贵大爬山虎成网红时,他表示爬山虎的生命力很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稀薄土壤或天然阴湿的环境下,都能生长得非常好,且少病虫害
2020.05.20
动静(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见证履职丨全国政协委员丁贵杰:我要为基层林农发声
“国家林木良种苗木补贴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各地林农,我们国家政策原来是只补贴给了国有单位,而对于从事良种生产和苗木培育的集体、个体和私营企业,都没有实行补贴,我希望这次能够为基层林农们发声。”这是全国政协委员、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参加全国两会准备发出的声音。这一年,他走遍了毕节、安顺、黔西南、黔东南、遵义等地,还前往广西、浙江、湖南和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开展调研,向中国林木学会和林木遗传育种协会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这份《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林木良种苗木补贴政策的建议》的提案。丁贵杰告诉记者,自2010年国家实施林木良种补贴以来,贵州的补贴从2010年380万元增至2019年2150万元,推动了贵州省良种基地建设和良种推广应用。通过调研他发现,近年来,非国有企业也希望得到良种补贴资金的支持,许多私营育苗企业育苗技术和资金能力都很强,管理水平和育苗质量也很好,却因单位性质“非国有”而无法获得补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良种和培育壮苗的积极性,不利于良种推广和发展。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其他林业领域委员的呼吁,进一步完善国家良种苗木培育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从而调动社会资源生产和使
2020.05.18
贵州日报:“潘核桃”开出“药方” 核桃“活”了村民喜了
“多亏‘潘核桃’开出的‘药方’救活了这些核桃树,让我们又看到了希望。”看着嫁接树苗上长出的新叶,紫云县宗地镇湾塘村村民韦小七说。韦小七说,紫云县宗地镇湾塘村的120亩核桃林,让村民经历了从满怀希望到伤心沮丧,再到现在重获希望的过程。“事情要从八九年前说起。”湾塘村支书杨松说,湾塘村处在典型的石漠化山区,土地破碎,耕地大都分布在山旮旯和石缝中,且长期缺乏水资源,农业用水和村民的生活用水完全靠天降雨。2011年,湾塘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口气种下了120亩核桃林。“120亩核桃种下去后,大家都很开心,想着这会成为村里的一大特色产业。但是,核桃种了七八年,却不见挂果,七八米高的核桃林下,村民又无法种庄稼。”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积极通过县相关部门和协会,邀请专家来现场给核桃树“把脉”,但都没有效果。时间久了,村民没有了信心,村干部也没了激情。“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适合种植的产业少之又少,加上我们的技术有限,即便把核桃树砍了换成其他产业,也不一定能够见成效,而且还得再花三五年的时间去探索,时间耽搁了,效果也难以保证。”宗地镇镇长芦国清说。面对一直不接果的核桃树,砍还是不砍?成了湾塘村村支两委无
2020.05.18
天眼(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全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现场观摩培训会在威宁举行
5月14日,全省农村产业革命蔬菜产业发展现场观摩培训会在威宁自治县举行。会议强调,当前正值脱贫攻坚最后冲刺的“窗口期”,全省各地要认真对照产业革命“八要素”,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全力以赴做好销售工作,未雨绸缪做好风险防范,全产业链梳理,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要高度重视加强田间管理,切实做到精种、精管、精收。严格抓好种苗管理,把种苗移栽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扣好蔬菜产业发展的“第一粒扣子”。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种植、管理和采收,重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抓好蔬菜生产。要全力以赴做好销售工作,最大限度提升经济效益。坚持市场导向,提升省内市场占有率,全力以赴拓展省外市场。认真研究、执行目标市场的标准,在分拣和包装上下足功夫,完善冷链物流配套实施,减少环节降成本,扩大规模成体系,把成本控制好,把贵州蔬菜卖好、卖出好价钱。要未雨绸缪,工作在前,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蔬菜预冷和储藏能力,保障蔬菜销售。对于特别大宗的蔬菜单品,一定要完善后续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千方百计落实保险工作,提高抗风险能力,保证农民群众收益。要全产业链梳理,努力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各地要立足本地实际,瞄准目标市场需求,优化
2020.05.18
光明日报:陈祖武:经世致用 以文化人
【光明访名家】光明日报记者 赵凡日前,记者一行前去探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历史学家陈祖武。1943年出生于贵州贵阳的陈祖武,少时萌生读史喜好,遂笃嗜文史。1965年从贵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经郑天挺指引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追随杨向奎专攻清儒学术,从此初心不改、偏好犹挚。陈祖武近照 资料照片未走到楼下,便见陈祖武已在路边远远地等候着,令人心生感动。一进家门,他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夫人又端上精心准备的好茶,“今早煮的普洱,喝点尝尝”。笑容诚挚,双目炯炯,说话语速稍缓,乡音不改。陈祖武家的客厅不大,一个大书柜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柜顶上满满当当存着几十年积攒下来的读书卡片,书柜前整整齐齐摞着数排半人高的各式书籍,剩下的狭小空间里,挤着沙发和几张椅子。“常有学生来看望,座位必须备足喽”,家人如是说。“早在几十年前,我就是《光明日报》的作者了。”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从年轻学者到史学大家,陈祖武在《光明日报》先后发表《读史可以知兴替——谈施琅与清廷统一台湾》《漫谈清代学术》《高尚之人格不朽之学术——纪念顾亭林先生诞辰四百周年》《〈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举要》等诸多作品,与《光明日报》结
2020.05.18
新华社(贵州频道):毕节威宁丨村里来了博士团
阳光和煦,碧空如洗,近日,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双龙镇高山村万亩蔬菜种植基地,来自贵州大学的数十名“博士村长”支农助农志愿者和乡亲们一起种植圆白菜。志愿者在蔬菜基地博士生走进田间地头种蔬菜,这是高山村以前不曾有的新鲜事。“在蔬菜基地种菜,既让我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又锻炼了我服务群众的能力。”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专业研究生、“博士村长”春耕帮扶活动团队队长李定银高兴地说,他主要做农作物病虫害方面的研究,看到“博士村长”项目开展春耕帮扶志愿活动,他立刻报了名。志愿者李定银和马丹为莲花白除草李定银在志愿日记里写道:我们与农民们穿插组队,该浇水的浇水,该栽苗的栽苗,该护土的护土,大家各司其职,这是前两天总结出来的高效率作业模式。老乡们表扬我们不仅能读书,还能干农活,真高兴!“‘博士村长’们不仅和我们一起种菜,还给我们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很实用,大家都很受启发。”双龙镇凉山村党支部副书记马敏鹏说。志愿者和群众一起种植莲花白让博士到农村去、到广阔的天地中去,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贵州大学“博士村长”精准扶贫项目于2017年11月启动,该项目旨在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围绕贵州省茶
每页
6
记录
总共
4517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548
/
753
跳转到